麻疹是西医病名。中医叫风疹、瘾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本病以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为临床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老幼都可罹患。
一般遇到瘙痒,像荨麻疹等皮肤病,首先会想到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中的消风散。
石膏、知母、苍术、当归、生地黄、荆芥、防风、苦参、蝉衣、胡麻、牛蒡子各一钱,甘草、木通各五分。水煎,食远服。
《外科正宗》卷4:“治风湿浸淫血脉,致生疥疮,瘙痒不绝,及大人小儿风热瘾疹,遍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并效。”
这个方子用药分量轻,有轻可去实之意。很多大夫都喜欢用,尽管将原方的分量进行了加大,有部分患者用了仍然无效。
临证中荨麻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丘疹是白色的,一类是红色的。共同的症状就是瘙痒难耐,一挠就拿不下手,甚至挠出血来也不能止痒。
在治疗荨麻疹等瘙痒性疾病时,也是会用到消风散,但不经常用。
只要病人有搔痒症状,就说明有表证,需要解表。如果伴有大便不通,首选药就是防风通圣散(丸),药店有中成药。
使用防风通圣丸,只须记住一句话:有表症又有里实证,里实就是便秘,就可以用。同样,如果各种皮肤病伴有便秘一定要考虑这个药。“有病没病,防风通圣”。这个药是一个“万能药”,集解表通里于一体。不只限于皮肤病,只要具备了“表里”俱实证,就有运用的机会。
治皮肤病不能忘了通肠。大肠里有热,比如便秘就会影响肺,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积热从大肠排不出去,就要从皮肤,因为肺主皮毛。皮肤毛窍不顺畅,湿热就会瘀滞在皮肤,形成皮肤病,最常见的就是座疮或者湿疹、荨麻疹。所以,不管什么病,只要大便干就要重视。大便干解决了,病情马上就会减轻或治愈。
防风通圣更适合春天服用,因为冬天大鱼大肉吃得过多会暗生内热,适当吃点防风通圣丸,有助于将体内的郁热通过肠道排出。
对于形体肥胖,肌肉结实,肤色暗红的人来说,防风通圣也是一味良药。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还有肥胖患者的福音。
笔者治疗瘙痒的用药方法是,先外用,后内服。或者外用和内服同时进行。
外用方剂,首先选用一位民间中医治各种皮肤瘙痒的药醋秘方。
苦参、百部各克,老陈醋一升,泡一周即可擦涂。先用温水洗干净患处,反复搓磨发热,也可以拍打发红,使血液循环加快,然后再用棉球沾药液擦涂。一般寻常瘙痒,早中晚各擦一次,数日即愈。
苦参和百部都是治疗瘙痒的要药。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苦参能通九窍,是治疗皮肤病瘙痒的良药。《药性解》:“苦参,味苦,性寒,无毒,主结气积聚、肠风燥渴,逐水消痈,去湿杀虫,疗大风及一切风热细疹。”
用于治疗湿热、血虚风燥引发的青春痘、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毛囊炎等各种皮肤病的当归苦参丸,其中苦参就是一味主药。
《奇效良方》中有一首诗,说的是“瘙痒六药”:“威灵甘草石菖蒲,苦参胡麻何首乌。药末二钱酒一碗,浑身瘙痒一时无。”六味药中也有苦参。威灵仙与菖蒲,不单能疏通十二经脉中的郁滞之气,更能为人体打通每个管道的窍孔。
有的老中医将“瘙痒六药”缩减为“瘙痒三药”:丹参、石菖蒲、威灵仙。“诸痛疮疡皆属于心”,丹参入心凉血活血,石菖蒲通心窍,威灵仙通行十二经,“主诸风,久积症瘕,痃癖气块”,祛风通络,无孔不入。
有个说法,扫遍周身湿疹癣痒,用苦参少加点麻黄。
各种皮肤病,只要疹子是鲜红色,用艾叶、苦参煎水外洗。天气一热就痒得厉害,抓手手痒,抓脸脸痒,抓背背痒;天气一转凉又消失了。取苦参、艾叶各30克,熬水外洗。这是用《金匮要略》一味苦参汤改良出来的。
之所以将苦参的用法说这么多,是想告诉大家,当一味药出现在很多类似方剂中的时候,这味药一定有独特疗效,或者是专治此类疾病的“专药”。
还有一个外洗方,治遍身风痒方,极其灵验。茵陈煎浓汁,擦洗患处。效不效,一试便知。
再说一个外用大方,使用指征是:见到搔痒就用,用了就有效。而且,不必考虑西医什么病。
柴胡10g、黄芩10g、生甘草10g、生地10g、荆芥10g、防风10g、滑石30g、丹皮10g、栀子10g、黄柏10g。泡半小时,煮半小时。趁热外用。
这是从黄煌经方沙龙第一期里学来的。方子看起来不起眼,临床疗效却很神奇。治了二三十例从未失败。
关于内服方,有很多。经方有,时方也不少。然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常用方。笔者比较认可张教授的方子:防风10g、芥穗10g、蝉衣10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白蒺藜15g。
丘疹呈粉红色、红色的为阳,要清热凉血:加生地18g、知母10g、生石膏30g;
丘疹呈苍白色的为阴,要温阳散寒:加肉桂3g、制附子6g(先煎40分钟);
这个方子主要是祛风止痒。因寒因热要随症加减。
方中的地肤子和白鲜皮是一对止痒妙药。有个止痒三药(地肤子15克,白鲜皮15克,蛇床子15克)广为人知。
不管是在表的瘙痒风痒,还是在里的脏腑湿毒,白鲜皮都能够去除,乃皮肤科专药,也是诸黄风痹要药。
白鲜皮既能清热燥湿,又能祛风止痒解毒。《本草原始》中说,白鲜皮入肺经,能去风,又能入小肠经,能祛湿,夫风湿既除,则血气自活,而热亦去也。
《药性论》:“一切热毒风,以及风疮疥癣赤烂。”《本草正义》说,白鲜皮乃苦寒胜湿之药,又能通行经隧脉络。白鲜皮气味甚烈,故能彻上彻下,通利关节,胜湿除热,无微不至。
湖南老中医陈厚忠先生治疗瘙痒病用地肤子、蛇床子、苍耳子三味药。声称这三味药是治疗瘙痒的秘方。苍耳子有微毒,一般用几剂后,可改为葶苈子。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蛇床子:“味苦平。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皆下体湿毒之病。除痹气,利关节,除湿痰在筋骨之证。癫痫,除湿痰在心之证。恶疮。亦湿毒所生。久服轻身。湿去则身轻。”
另外,地骨皮无论内服还是外用,重用能止痒。
《药鉴》:“气寒,味苦,无毒,纯阴。凉血之妙剂也。去皮肤上风邪,除骨节间劳热。”
《本草备要》:“李东垣曰:地骨皮泻肾火,牡丹皮泻包络火,总治热在外,无汗而骨蒸;知母泻肾火,治热在内有汗而骨蒸。四物汤加二皮,治妇人骨蒸。朱二允曰:能退内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实不知。病或风寒散而未尽,作潮往来,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药,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特表明之。”
凡瘙痒者,没有不心烦者,心烦皆是因为内有郁热,地骨皮内热外热都能清。丹参、徐长卿也是一个药对,去心经风热极效,有类似西药扑尔敏的功效,
是各种过敏瘙痒的专病专方。
治疗皮肤病也不能忘了麻黄,凡瘙痒严重不用麻黄是不会见效的,其他皮肤病也是如此。
还有几个药对可以根据需要加入主方中,能显著提高疗效。如痛痒三药:丹参、菖蒲、威灵仙;血热三药:生地黄,丹皮,赤芍。
以上介绍的药对或者专药,都可以随证加入主方中,可大大提高疗效。
江西已故地方名医汪承恩在《杏林医选》一书中记载,用《千金》刘寄奴汤治疗瘾疹瘙痒,很有效。从药证分析看,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子,对于难治性瘾疹,当有效。
刘寄奴9克,土茯苓12克,大青叶12克,生地9克,蝉衣6克,玄参6克,甘草3克,红花6克,板蓝根9克,地丁9克,水煎服。所剩药渣可以擦洗病处。
方中刘寄奴各家本草均未明言治疗瘙痒。《本草撮要》:”味甘温。入足厥阴经。功专活血通经。除症下胀,金疮要药。”用它命名不知用意何在。=,难道是活血通经?
大青叶、板蓝根、地丁清热解毒;生地、元参滋阴清热凉血;红花活血;蝉衣疏散风热;土茯苓祛风除湿,为去湿化毒之要药。
经临床试用,对风热型荨麻疹以及血热引起的皮肤瘙痒却有良效。如果湿热较重者,可以加大土茯苓的用量30-50克。皮疹色红,舌红,脉数,加大大青叶、板蓝根、生地、元参的用量。
治疗皮肤病之前先一定要告诉患者,不管是皮肤病、哮喘,还是感冒,都要忌喝牛奶。
摘要:"中医叫白驳风,认为是风邪滞留肌肤,以致气血失和,血不荣肤而成.治疗宜祛风利湿,补血润燥.可选用白驳片、冂莶丸等,外用补骨脂酊"
内服用方:药物组成:补骨脂、熟地、当归、潼沙苑、玄参、黑芝麻、丹皮、桃仁、炒黑荆芥各10克,白蒺藜20克,乌梢蛇6克,蝉衣4克。以上诸药每日一剂,以水煎取汁毫升,每次服毫升,日服3次,饭前服。
应用功效:滋补肝肾,养血祛风,主治白癜风。一个月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忌辛辣食物。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表皮色素脱失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白癜”或“白驳风”,在皮肤上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白斑,边界清晰,边缘色素较深。
近代研究表明,白癜风除皮肤外,还会累及眼、耳等,该病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和人种,其中以20~30岁的青年人为多见,一般人的发病率约占1~4%,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白癜风好发于皱褶及暴露部位,易诊断难治疗,且影响美观。
目前,国内外均缺乏较为满意的疗法,然而中医对此病的论述及治疗已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就近10年来有关中医治疗白癜风情况综述如下:
一、内外合治法中医通常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白癜风。一般来说,由于患者各自的体质不同,引起白癜风的病因各异,因而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1、补益气血法
病人气血亏虚,兼风邪外袭,营卫失和。多属白癜风稳定期,主要表现为白斑浅淡,伴神疲乏力,面色晃白,舌质淡,脉沉细而涩。
治宜补气益血,兼祛风和血。
商氏[1]等用自制消白方Ⅱ号(党参15克,黄20克,白术10克,茯苓20克,丹参2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防风10克,白蒺藜20克,何首乌20克,砂仁6克,白扁豆10克,山药10克)水煎内服,每日1剂,日服2次。儿童用量酌减。
白斑发生于面部者,加柴胡10克或白芷10克,头部加羌活10克或川芎10克,项背部加葛根20克;腰部加续断10克;上肢加姜黄10克;下肢加牛膝10克;泛发者加威灵仙10克;进展期者加乌梅、五味子各10克等等,同时配合外搽氮芥酒精或补骨脂酊,每日2~3次。共治84例白癜风患者,痊愈17例,总有效率为78.57%。
2、补益肝肾法
病人肝肾阴虚,兼气血失和,肌肤失养。病程较长,白斑局限或泛发。毛发变白,皮肤干燥,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红少苔,脉细弱。
治宜补益肝肾,活血祛风。
于氏[2]采用内服中药与局部外用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内服自拟“滋补肝肾消白汤”(当归、赤白芍、生熟地、川芎各10克,女贞子、补骨脂、生黄各15克,何首乌、白蒺藜、黑芝麻各30克,柴胡、防风、白术、枸杞、菟丝子、红花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儿童用量减半。
面部白斑酌加白芷10克或川芎10克,头部白斑加羌活10克或槁本10克,颈背部白斑加葛根10克,腰腹部白斑加川断10克,上肢白斑加桑枝10克或桂枝10克,下肢白斑加牛膝10克或独活10克,泛发性白斑加威灵仙12克,进展期白斑加乌梅10克、五味子10克等。外用药选择使用复方补骨脂酊、乌梅酊或氮芥酊局部外擦,每日2~3次。治疗90例白癜风患者,痊愈19例,显效40例,有效21例,有效率88.8%。
邢氏等[3]以“补肾活血祛风汤”(制首乌30克,黑芝麻、白蒺藜、熟地、生地各20克,当归、白芍各15克,丹皮、赤芍各12克,川芎15克,黄20克,防风12克,麻黄6克,补骨脂15克,荆芥12克,桑椹子20克,浮萍12克,丹参20克,旱莲草30克)治疗白癜风36例,总有效率达75%。
王氏[4]用“祛风清斑汤”(黑芝麻30克,黑桑椹、补骨脂各20克,当归、丹参、白蒺藜各15克,首乌20克,红花10克,防风、川芎各15克)结合外用方(金钱草20克,补骨脂30克,红花10克,白蒺藜20克,冰片2克,用60o白酒克,浸泡一周后外用,每日早晚两次外擦皮损部位,适当摩擦,增加日照,以出现明显红斑水疱为度)治疗白癜风41例,总有效率80%。
3、祛风通络法
病人因风湿外侵,经脉不利,肌肤失养。发病及蔓延快,白斑多发于头面或泛发全身,局部常有痒感,苔薄白,脉浮。
治宜祛风除湿,和血通络。
邹氏[5]等用祛风和血通络丸(白蒺藜80克,苍术50克,苦参40克,麻黄50克,白鲜皮80克,旱莲草克,皂角刺80克,桃仁80克,红花80克,檀香40克,片姜黄80克,生熟地黄各克,何首乌l00克,黑芝麻l00克,赤芍80克,补骨脂80克,川芎80克,桑螵蛸80克,当归80克,桑椹子l0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内服,早晚各2丸,儿童量减半。共治疗白癜风例,其中65例白斑面积缩小1/2以上,22例白斑面积缩小在?~1/2之间,其显效率为58.3%。
4、行气活血法
病人多为气滞血瘀,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斑点或片状,边缘清楚、光滑,伴肢体困重而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
治宜行气活血。
张氏[6]用内服“消瘢汤”(当归尾15克,丹参18克,丹皮15克,赤芍12克,姜黄12克,红花12克,桂枝10克,白蒺藜30克,郁金12克,月季花6克,冂莶草12克,何首乌15克,白癣皮15克,蛇床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儿童酌情减量。每日1剂,15日为1疗程,间隔10日再服第2疗程),外搽“消瘢液”(取番木面30克,蛇床子30克,红花30克,白花蛇3条,生姜片50片,麝香3克,蟾酥2克。浸泡于75%酒精毫升中,入瓶密封,3周后过滤即得),结合梅花针击刺患处(同时外搽“消瘢汤”,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时隔10日再进行第2疗程)。治疗白癜风例,总有效率为86.8%。
5、疏肝理气法
病人多为肝郁气滞,临床表现为白斑无固定好发部位,色泽时明时暗,常随情绪变化而加剧,女性多见,常伴胸闷暖气、性急易怒、月经不调及乳中结块等,苔白,脉弦。
治宜疏肝理气。
尹氏[7]用自拟方(炒柴胡、白芍、香附、当归、防己、苍耳草各15克,川芎20克,刺蒺藜45克,炙何首乌、黄、自然铜各30克,红花、补骨脂各10克)水煎服。发于头面部加升麻、白芷;发于胸腹部加瓜蒌皮、郁金;发于下肢加牛膝;肝肾阴虚者加旱莲草、黑芝麻;血瘀明显者加水蛭、丹参。每剂药煎服4次,每日2次,留少许药汁用纱布浸之外搽,每日4~5次。共治白癜风56例,总有效率88%。
二、局部外治法
近年来,用中药局部外治白癜风的报导增多,主要制剂为酊剂、浸剂,亦有散剂、膏剂等,因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疗效迅速、肯定,尤其以局限型白癜风为最好。
张氏等[8]自制复方“补骨脂酊”(以补骨脂克,乌梅克,黄连克,用95%乙醇0毫升浸泡两周后,取滤液即得),外涂患处,每日3~4次。共治白癜风48例,总有效率65.2%。
王氏[9]用自制复方“补骨脂酊”(补骨脂克,骨碎补克,黑芝麻50克,石榴皮50克,白芷50克,菟丝草50克,75%酒精0毫升。将以上中药碾碎,放入酒精中浸泡7天,去渣,装玻璃器具中密封备用;外搽皮损处,每日2~3次,外搽后在阳光下照射10~20分钟,30天为1疗程)治疗白癜风45例,总有效率88.89%。
杨氏[10]自制“脂芷酊”(取中药补骨脂克,白芷20克,红花20克,当归20克,浸入50%的酒精毫升内,密封一周后用。每天下午3~4时,在户外朝太阳外擦患处。夏、秋季,儿童晒3~5分钟,成人晒5~10分钟;冬、春季,儿童晒5~10分钟,成人晒10~15分钟,10天为一疗程。治疗过程中皮损处可出现潮红、瘙痒、疼痛、丘疹或疱疹,皮疹严重者,可暂停3~5天,并外涂消炎膏,好转后再继续外搽药水,连续治疗三个疗程)外搽治疗白癜风80例,总有效率70%。
三、现代研究进展
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白癜风的实验研究报导已有较多进展,主要通过研究常用中药对黑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酪氨酸的激活或抑制作用,为临床用中药治疗白癜风提供选药借鉴。
成氏[11]等研究探讨黑素再生中药对白癜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白癜风患者在用中药治疗后的免疫球蛋白IgA、IgG较治疗前有非常显着的改善(P0.01),IgM变化无显着性差异,认为黑素再生中药能提高机体免疫水平,具有降低体液免疫及增强细胞免疫等功能。
李氏[12]等为研究复方中药对酪氨酸活性的影响,筛选有作用的中药方剂,为中药治疗白癜风提供实验依据。通过计算机排序选定应用频次较高的治疗白癜风中药复方5首,应用蘑菇酪氨酸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酪氨酸活性。结果发现,白驳片、白癜风丸、柴胡疏肝汤、白蚀丸组酪氨酸活性增高(P0.01),白癜风丸组方中药补骨脂、当归、地肤子、刺蒺藜对酪氨酸活性均有激活作用,其中补骨脂较高,刺蒺藜次之,当归、地肤子较弱,显示白驳片、白癜风丸、柴胡疏肝汤、白蚀丸可使酪氨酸活性增高;白癜风丸组方中药补骨脂、当归、地肤子、刺蒺藜对酪氨酸活性有激活作用。
近来,为研究白癜风的发病机理及药物疗效,已有学者开始研究制作动物白癜风模型。龙氏[13]等连续应用5%氢20、30、40天,使豚鼠皮肤黑色素明显减少,血清中MAO和ChE活性增加,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增多。尤其是IgM,在用药40天后的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显示用5%氢使动物患有类似白癜风作用。
四、小结
白癜风病因虽很复杂,且治疗也相当困难,但在祖国医学的宝库中仍能挖掘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药。在临床上只要辨证论治得法,还是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的。一般而言,对于局限型、稳定期、皮损范围小的病人,可选用局部外治法;对于泛发型、进展期、皮损大而多的病人,可选用内外合治法,或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对预后而言,病程短、范围小、仅颜面部白斑的病人,预后较好;而病程长、范围大、进展期、节段型白斑者,预后较差。当前,对于白癜风的治疗研究比较多,但实验研究尤其是动物实验方面,还是比较少,近来已有学者开始研究制作动物白癜风模型,这对于白癜风发病机理以及药物筛选研究提供了一条很有价值的途径。
瘙痒十方
1止痒汤祛风止痒用牡蛎,珠母益母归生地,
防风荆芥夜交藤,甘草蝉衣粉丹皮。
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生地24克,当归24克,益母草24克,夜交藤24克,丹皮15克,防风12克,荆芥9克,蝉衣7克,甘草9克。
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牡蛎,珍珠母另煎1小时,再合余药,共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中、晚各温服1次。
平肝熄风,凉血止痒。
瘙痒是皮肤病中最常见的症状。究其病因不外乎风胜、湿胜、热胜、虫淫、血虚等几个方面,临床最常见的是肝肾阴虚、血虚生风,也有血热或夹湿者。该证皮肤剧痒,但多无原发皮损,经反复搔抓后,则可引起抓痕、血痂、湿疹化、苔癣样变等继发皮损。本方系自拟方,经数十年临床验证,疗效良好。方中牡蛎、珍珠母平肝熄风;生地、当归滋补肝肾,畅通血脉;丹皮、益母草凉血化瘀;夜交藤宁心安神;防风、荆芥、蝉衣祛风止痒;甘草缓和,解毒矫味。全方合成,适用于肝肾阴虚、血瘀、血虚生风之“风瘙痒”。其审证要点为:多为老年,病程较久,瘙痒与情绪有关,苔薄舌红,脉细数或弦数。
风瘙。
若热重者,加黄柏;夹湿者,加泽泻。
尚需注意,服药期间勿饮酒,忌食辛辣食物,避免各种刺激,以免影响疗效。
2益气凉血汤张梦侬《临症会要》
益气凉血用黄芪,归地桑叶黑豆皮,
山栀蝉蜕苍耳子,橘叶杭菊白藓皮。
生黄芪10克,当归6克,生地10克,桑叶10克,苍耳子10克,黑豆皮10克,栀子皮10克,蝉蜕10克,白藓皮10克,杭菊花10克,橘叶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可连服数剂。
益气凉血,清热祛风。
方中用黄芪补气,生用重在走表而外达肌肤;橘叶行气,消肿散毒;生地、当归凉血散血以去血分之热;桑叶、苍耳子、黑豆皮、栀子、蝉蜕、白藓皮、菊花等有疏风清热之功。药用皮而不用实,取其轻能上升,偏于宣散,用于皮肤之疾,效果更佳。
瘙痒症,甚至数年不愈者。
3六味止痒汤《治验百病良方》
六味止痒用苦参,黄柏花椒地肤投,
再加甘草蛇床子,一方两用效堪奇。
蛇床子30克,地肤子30克,苦参30克,黄柏15克,花椒5克,甘草10克。
水煎3次。每次加水毫升,煎取毫升。头煎、三煎药液,倾入盆内,加温水适量洗澡,第2次煎液,分3次内服。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方用苦参、黄柏清热利湿;蛇床子、地肤子、花椒祛风止痒;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
全身皮肤瘙痒症。
偏湿热者,加生苡仁30克。
用本方治疗全身皮肤瘙痒症近百例,一般用药2剂可愈。最重者只服4剂,无1例无效。
4止痒散《治验百病良方》
止痒散中露蜂房,丹参地肤熟地黄,
苦参蝉衣乌梢蛇,研末为用日三服。
熟地黄、露蜂房、丹参、地肤子、苦参各克,蝉衣、乌梢蛇各50克。
上药共研极细末,过目筛后装瓶密闭备用。用时,每取药末4克,日服3次。1周为1疗程。直至痊愈止。
滋阴活血,祛风止痒。
方用熟地黄、丹参滋阴活血;苦参清热利湿;地肤子、蝉衣、乌梢蛇、露蜂房祛风止痒,且露蜂房还有解毒之功。合而用之,共奏滋阴活血,祛风止痒之功。
皮肤瘙痒症。
用本方治疗皮肤瘙痒症例,其中治愈者例(用药1疗程治愈者89例,2疗程治愈者51例),好转3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达%。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5石膏浮萍汤《中医杂志》(12)年(丁荣川方)
石膏浮萍生地黄,丹皮黄芩与连翘,
苍耳山栀生甘草,赤芍蝉衣白藓皮。
生石膏30克,浮萍6克,生地12克,丹皮9克,黄芩6克,白藓皮10克,连翘10克,苍耳子10克,山栀10克,蝉衣5克,赤芍10克,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热解毒,散风止痒,凉血除湿。
方用生石膏、连翘、黄芩、山栀清热解毒;生地、赤芍、丹皮凉血清热;浮萍祛风湿;苍耳子、白藓皮、蝉衣散风止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除湿,散风止痒之功。
疥疮、皮肤瘙痒症、泛发性神经性皮炎、脓疱疮多因风湿挟热所致。
本方对上述皮肤病,经临床反复验证,投之每能奏效。
6润燥祛风汤徐福松《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
润燥祛风大胡麻,当归生地制首乌,
荆芥防风乌蛇肉,苦参藓皮板蓝根。
大胡麻9克,当归9克,制首乌12克,生地12克,板蓝根15克,白藓皮9克,荆芥4.5克,防风4.5克,苦参9克,乌蛇肉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10剂为1疗程。
润燥祛风。
“风瘙痒”,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全身瘙痒症”。《诸病源候论》云:“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在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这对于全身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病理,说得比较清楚。瘙痒是一个症状,并不是一个特异的疾病,因为许多皮肤病都可引起瘙痒,所以“瘙痒病”,仅指皮肤有痒感,而无原发病变者而言。治宜润燥祛风。故方用当归、制首乌、生地、大胡麻养血滋阴润燥;板蓝根清热解毒;苦参清热利湿;荆芥、防风、白藓皮,乌梢蛇祛风之痒。合而用之,共奏清热养血,滋阴润燥,祛风止痒之功。
风瘙痒(皮肤瘙痒症)。
临床屡用,多能应手取效。
7.大青叶汤《治验百病良方》
大青叶汤金银花,黄芩党参板蓝根,
紫草防己延胡索,白芷甘草白藓皮。
大青叶12克,黄芩12克,金银花12克,党参12克,板蓝根15克,紫草6克,延胡索6克,防己6克,甘草6克,白藓皮9克,白芷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热解毒,益气凉血,祛风止痒。
方用大青叶、金银花、板蓝根、黄芩清热解毒;党参益气健脾;紫草凉血清热;防己祛风湿;白芷、白藓皮祛风止痒;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益气凉血,祛风止痒之功。
带状疱疹。
用本方治疗带状疱疹70例,经1~19天治疗,均获痊愈。服药期间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8.板蓝根汤《程氏医学笔记》
【歌诀板蓝根汤用虎杖,丹皮蝉蜕草赤芍,
清热凉血祛风湿,带状疱疹一扫痊。
虎杖15克,板蓝根20克,丹皮13克,赤芍13克,蝉蜕10克,甘草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方用板蓝根清热解毒;丹皮、赤芍凉血活血;虎杖祛风除湿;蝉蜕祛风止痒;甘草解毒,并调诸药。合而用之,共奏清热凉血,祛风止痒之功。
【主治带状疱疹。
若发热者,加葛根、黄芩;若继发细菌感染者,加金银花、连翘。
用本方治疗带状疱疹13例,经3~9天治疗,均获痊愈。其中12例在5天内治愈。
9.石冰散《程氏医学笔记》
石冰散中川黄连,青黛蛤粉红升丹,
共为细末油调敷,带状疱疹外用灵。
煅石膏70克,蛤粉40克,川黄连30克,红升丹25克,冰片60克,青黛50克。
上药共研极细末,装入瓶内密封备用。用时,根据皮损面积大小,取适量药粉,用香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外用灭菌敷料,再用胶布覆盖固定,隔日更换1次。
清热解毒,助阳敛疮。
方用青黛、黄连、冰片清热解毒;蛤粉助阳补肾;煅石膏、红升丹消炎敛疮生肌。合而用之,共奏清热解毒,助阳敛疮之功。
带状疱疹。
用本方治疗带状疱疹例,经用药2~5次后,均获痊愈。
10.解毒膏《程氏医学笔记》
解毒膏中用黄连,青黛冰片朱砂襄,
共为细末油调敷,带状疱疹效果好。
【组成川黄连60克,青黛60克,冰片60克,朱砂15克,香油毫升。
先将前4味药共研极细末,加入香油内调成糊膏状,贮瓶备用。用时,先以消毒棉签沾双氧水反复搽洗带状疱疹区的皮肤,并将水疱排破,使疱液流尽,再用消毒棉签沾药膏均匀地涂于患部,每日涂药3~4次。不用包扎。
清热解毒安神。
方用川黄连、青黛、冰片清热解毒;朱砂重镇安神,共奏清热解毒安神之功。
带状疱疹。
用本方治疗带状疱疹46例,经用药2~4天后,均获痊愈。又用雄黄、明矾各等份,共研细末,用冷开水调匀,用毛笔蘸涂患处,可立即止痛。用治带状疱疹,几日内可治愈。"山萸肉90克净麻黄45克水煎服,一日一剂2剂"治疗眼目秘方:当归3克,羌活6克,牛旁3克,赤芍3克,防风6克,麦冬6克,车前3克,细辛2克,黄岑3克,苍术6克,沙参6克,茯苓6克,甘草3克,川芎3克煎水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