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不耐受的研究是当前欧洲各国的研究热点,其应用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
在欧洲和友好国,慢性食物敏感检测(常说食物不耐受)是儿童问题的必检项目,儿童门诊检测率超过95%。也是过敏/亚健康人群的常检项目,人群中检测率超过63%。
然而在我国,医院医生知晓率不到18%(例外:有留学背景的医生知晓率为90%以上),医院医生知晓率不到6%。
通过食物不耐受检测食物特异性IgG,判断产生不耐受的食物品种,可能找出疾病的真正原因,从而制定限制食物计划,采用禁食或少食的方法,从而控制疾病发生的源头,阻止疾病的持续发展,继而解除长期病患,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据统计,人群中有高达至少50%的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婴儿与儿童的发生率比成年人高。多数食物不耐受的患者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和皮肤反应,但不仅于此,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种食物不耐受可能出现极不相同的症状。
常见的不耐受食物包括:牛奶、鸡蛋、小麦、玉米、坚果、大豆、和贝类等。目前可作出对蔬菜、肉类及水果的多达余种物质的食物检测,规格也不一,常见的有22种/50种/90种/种/种/种,这种检测能让我们追求健康的标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我们现在知道急性过敏有症状,即使不检测,湿疹,荨麻疹会告诉你。并且急性过敏刚吃完就有反应,那肯定和刚吃的食物有关。
但是食物不耐受没症状,发作慢,2-3天后甚至更久才有反应,并且哪种食物引起的过敏,并不知道,所以需要食物不耐受检测才能知道。
临床上有很多的案例证明,规避慢敏源对健康的恢复有很大的意义。食物不耐受已知与青春痘,湿疹、荨麻疹、慢性疲劳、气喘、过动自闭、关节痛、肥胖、中耳炎、肠躁症、肠胃道不适等有密切关系。但因症状出现的时间较慢且不具特异性,较不易自行察觉临床亦较难判断。因此可借此分析测出个人饮食习惯之偏差,并协助以食物轮替方式和恢复肠黏膜健康以改善各项过敏症状。
比如腹泻这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通过功能医学的检测精准测出食物不耐受的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