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我们
小编导读
对于荨麻疹,大家印象最深是什么呢?难耐的瘙痒,伴随而来的成片风团。但更可恶的是,它还特别容易反反复复发作!(死缠烂打型)
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中医名家印会河先生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个经验方,一起去看看吧~~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临床上较为常见。若短期内痊愈者,称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两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患者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皮疹反复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者多见。风团常泛发,亦可局限。有时合并血管性水肿,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
印老认为,本病多因患者体内素蕴湿热,在相应的环境、气候、温湿度变化或偶感风邪的条件下发病。由食物或昆虫叮咬引起的过敏反应,多数亦是在湿热内蕴的条件下发病。
因此,印老自拟祛风燥湿方,凡皮肤瘙痒,日轻夜重,属湿热壅滞者投之即有良效。
祛风燥湿汤
苍术12g,黄柏15g,生薏苡仁36g,赤芍30g,牡丹皮12g,泽泻30g,木通10g,土鳖虫15g,蝉蜕10g,地肤子15~30g,白鲜皮15~30g,乌梢蛇15~30g,野菊花15~30g,紫草15g。
水煎服。
若热胜者,加大青叶30g,山豆根30g;风胜瘙痒者,加白附子10g,全蝎6g;湿胜者,加土茯苓30g,虎杖30g;阴虚内热者,加玄参15g,生地黄15g;病久邪伤血络者,加丹参30g,桃仁10g,红花10g。服药期间忌食鱼、虾、腥膻、辛辣等刺激物。
方中苍术、黄柏、生薏苡仁运脾燥湿,配以土鳖虫、泽泻、木通理气除湿,使湿从小便而解;复以荆芥、蝉蜕祛风胜湿,入气而兼行血分,使皮里膜外之风邪从表而解;紫草、赤芍、牡丹皮入血分,凉血活血;乌梢蛇祛风止痒;地肤子、白鲜皮、白蒺藜燥湿止痒;湿热相合,热郁生火,火极是毒,故取野菊花、山豆根清热解毒。诸药使湿去热清,风散痒止,其病自然痊愈。
王某,男,42岁,年8月4日初诊。
患者患荨麻疹10年不愈,每年冬轻夏重,反复发作。现症见:全身红色疹块,瘙痒难忍,抓之更甚,疹块大如钱币,连接成片,伴有心烦胸闷。舌质暗苔黄腻,脉沉而滑数。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
辨证:湿热壅结。
治法:祛风燥湿,清热解毒,调和气血。
处方:祛风燥湿方加味。
苍术15g,黄柏15g,土鳖虫15g,紫草15g,生薏苡仁30g,地肤子30g,泽泻30g,乌梢蛇30g,赤芍30g,野菊花30g。
水煎10剂,温服。诸症消失。2年后随访再未复发。
好·书·推·荐
印会河抓主症验案汇解本书精选当代中医名家印会河先生的余则验案,以脏腑辨证的形式分类,每则医案均体现了印会河先生“挺主症”的学术思想和独到的治疗思路。抓好主症,切中肯綮;领悟精髓,药到病除。本书对研究印会河学术特色、提高临证技能有指导意义。
扫描或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文图书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印会河抓主症验案汇解》(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韩仲成编著,韩文彪整理),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文图书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去哪里治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