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spontaneousurticaria,CSU)是指持续6周或以上反复出现荨麻疹(也称“风团”)、血管性水肿或两者兼有。约半数CSU患者伴有血管性水肿,常累及嘴唇、脸颊、眶周区域、四肢及生殖器。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一词是指单纯性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idiopathicurticarial,CIU)患者,以及同时有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的患者。不包括物理性荨麻疹和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
2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怎么治
对于所有病例,处理时都应先仔细询问临床病史,以便发现并尽量避免加重病情的因素,然后采用非镇静性第二代H1抗组胺药进行初始治疗。若症状持续存在,大多数指南建议增加H1抗组胺药的剂量和/或更换药物。
对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通常会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法:
第一阶段—初始治疗时,以标准治疗剂量给予一种第二代抗组胺药:这些药物包括: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
还可使用其他一些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比拉斯汀、依巴斯汀、奥洛他定和卢帕他定。
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要尽可能避免使用NSAIDs及接触其他与其病情相关的诱因,也就是避免接触引起荨麻疹发作的因素。
第二阶段—如果第一阶段治疗不能在1-2周内充分控制症状,则可通过下列一种或多种改变来提高治疗强度。目前尚无对照研究直接比较这些不同的干预措施:
增加第二代抗组胺药的剂量。国际指南及本文作者首选该方法。不过也要注意并非所有抗组胺药增加剂量就能提高疗效。
加用另一种第二代抗组胺药。此方法对于使用西替利嗪后有镇静作用的患者尤其有效。
加用一种H2抗组胺药,例如下列药物之一: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
加用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扎鲁司特。联用孟鲁司特更为常见,且至少使用4周再评估疗效。同时在儿科,这一种方法使用更广泛。
睡前加用一种第一代H1抗组胺药。赛庚啶可能对儿童有用,≤6岁的儿童起始剂量为2mg,6岁的儿童为4mg,可增加到8mg,睡前给药。不过对于儿童,还是建议避免使用第一代镇静性抗组胺药。
第三阶段—如果第二阶段的措施仍不能充分控制症状,则可逐渐增加第一代H1抗组胺药的剂量。还需要注意的是,应停用第二阶段添加的所有对患者无效的药物。不过对于儿童而言,还是不建议使用该方法。
第四阶段—第三阶段治疗后症状仍未得到控制的患者或不能耐受第一代H1抗组胺药剂量增加的患者,可视为难治性CSU。有一些治疗方法可考虑用于此类患者,包括奥马珠单抗、环孢素和各种抗炎及免疫抑制药物。相关内容参见其他专题。
全身性糖皮质激素以短期控制症状—在明显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荨麻疹重度发作期间,可能需要定期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以暂时控制症状。在治疗的任何时候都可能需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挽救治疗,通常是在患者已用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但是,应避免长期(如,数月至数年)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
3
哪些因素会引起荨麻疹加重
物理因素–相当一部分CSU患者可因物理刺激而诱发疾病。例如,热刺激(热水澡、极度潮湿)是许多CSU患者的常见诱因,紧身衣物或皮带也可能加重症状。
抗炎药物–许多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可加重症状,比如美林、阿斯匹林。服用NSAID后,患者可能发生荨麻疹加重,早则15分钟晚则24小时后开始出现,但大多数患者称症状在服药后1-4小时内出现。
食物–患者可能会发现部分食物似乎能加重其症状,但食物过敏并不是CSU的原因之一。
4
慢性荨麻疹的其他治疗
维生素D—补充维生素D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但对于希望尽量减少其他药物或偏好非传统治疗的患者,这可能是一种治疗选择。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食物维生素D并不足够,因此可以常规补充生理剂量维生素D(小于1岁每天U,大于1岁每天U)。
饮食控制—尚有争议。指南和各项临床研究并未发现食物过敏反应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中起作用。
但有些食物可引起CSU症状波动,其原因可能是存在“假性变应原”。假性变应原包括:某些食物中(许多水果、蔬菜、海鲜及其他食物)天然的芳香化合物,以及加工食品中的人工防腐剂和色素。
因此,并不建议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食物回避。但如果某些食物与荨麻疹的波动有关联,也不反对回避该食物。此外,当荨麻疹稳定以后,这些食物未被发现会导致荨麻疹复发。
外用药—不鼓励日常使用外用药来治疗CSU,因为这很少能够持续缓解症状。
有些药物包括含薄荷脑、苯酚或普莫卡因的润肤剂,这些成分虽然无害但疗效甚微。其他药物含有高效价的外用皮质类固醇,这可能会导致真皮萎缩;或者含有外用抗组胺药(如,含多塞平的制剂),可能导致接触性致敏。
5
关于慢性荨麻疹的其它疑问
荨麻疹反复不好,是否提示身体有其它问题?
●CSU极少会是其他潜在疾病的征象。若真的如此,荨麻疹通常伴有其他容易被发现的全身性症状。
慢性荨麻疹什么时候会好转?
●CSU极少会永久存在。近50%的患者会在1年内缓解。但是,在疾病持续1年以上的患者中,约14%的患者5年后仍有症状。大多数CSU患者的症状都可得到充分控制。
慢性荨麻疹发作有危险吗?
●CSU并不属于变态反应,很少会给患者带来急性风险。CSU局限于皮肤和黏膜组织,不会像变态反应那样累及其他器官系统。而且,有时伴随CSU出现的血管性水肿大多程度较轻,极少损伤气道。
经常用药会不会有很大副作用?
●CSU的治疗旨在使用一种或多种不会造成严重副作用的药物,在疾病持续期间尽可能减轻或消除症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很小,跟荨麻疹发作对身体造成的不适相比,用药物控制症状会更好。
什么时候可以将药物减量?
●对于大多数患者,推荐症状控制良好3个月后再逐渐减量。每个人的症状和药物反应不同,因此需要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若使用1种或2种药物即可轻松地完全控制症状,则可在症状控制良好1或2个月后开始逐渐减量。
对于存在以下1项或多项特征的患者,控制时间延长将至3个月以上:
●症状持续数年、非常严重或难以控制
●合并物理性荨麻疹,其持续时间通常长于单纯性CSU
●症状大体得到控制,但仍有轻微症状存在
什么时候可以停止治疗?
●在治疗的任何时候可以停用可能无效的药物,包括对抗组胺药完全耐药的患者停用抗组胺药。
●对于抗组胺药治疗有效的患者,每2-4周逐渐减少抗组胺药的剂量,从第一代抗组胺药开始。其他药物也可以类似的方式逐渐减量。对于依赖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一旦荨麻疹病情稳定,便会尽快减量。
什么情况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怀疑有基础疾病(转诊至变态反应/免疫专科医生或其他合适的专科医生)。
●症状或体征提示荨麻疹性血管炎,例如荨麻疹病变具有紫癜性质、遗留瘀斑样印记或伴有发热或关节疼痛。
●1-3阶段治疗无法控制症状,或需要反复或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
抗过敏药只在痒的时候用,不痒不用可以吗?
●已有少数研究评估了按需使用抗组胺药的疗效,结果发现这样不如规律用药。
因此,建议按照医生制定的H1抗组胺药治疗方案规律用药,以最大程度地获益。
6
荨麻疹控制问卷
该问卷可以帮助判断荨麻疹控制情况,一共4个问题,从最重到最轻的分值为0-4分,分值越高症状控制越好,总分0-16分。
得分12分提示症状控制较差,12分及以上提示症状控制良好。
end
本文摘录整理自uptodate专题: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标准治疗与患者教育
图:网络
编辑:六六
往期回顾
1流感横行,爸爸妈妈需要知道的几个核心知识
2孩子发烧怎么办?儿科主任画图告诉你...
3一分钟小知识:孩子误服药物怎么办?
项蔷薇整理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