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天的到来,各种换季过敏问题也接踵而来,之前发表了一篇关于过敏性鼻炎的文章,很多朋友都说非常有用。那今天在下就再为大家带来一片关于荨麻疹的文章,希望依然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较早,称之为“瘾疹”,瘾疹是一种以皮肤作痒,时起风团疙瘩,发无定处,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的皮肤病。中医认为瘾疹发病主要是由于素体禀赋不耐,外加六淫之邪的侵袭;或饮食不节、肠胃湿热;或平素体弱、气血不足,卫外不固所致。临床按病程常将瘾疹分为急性和慢性,病程在6周以上者属于慢性。
该病西方现代医学主要以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配合维生素C加上钙剂来治疗,外用一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止痒。这样用药起效比较迅速,但容易复发很难标本兼治,且有一定副作用
中医根据瘾疹的致病因素和病程,把本病一般分为风热证、风寒证、肠胃湿热证、毒热炽盛证和气血亏虚证5个证型进行治疗。
治疗原则:实证者以疏风清热、疏风散寒或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祛邪为主;虚证者以益气养血,固表扶正为主;虚实夹杂者扶正与祛邪并用。
治疗方法:瘾疹的中医治疗方法较多,临床需根据病情选用适宜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内服外用,内外兼治的法方治疗效果更好
首先,内治法
1风热证主证:风团色红,扪之有灼热感,自觉瘙痒,遇热则剧,得冷则缓;或伴发热恶风,心烦,口渴,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止痒。
方药:银翘散或消风散加减。
常用药物:金银花、连翘、淡竹叶、鱼腥草、牛蒡子、薄荷、荆芥、防风、浮萍、蝉蜕、芦根、白鲜皮、甘草。
加减:咽痛者,可酌加桔梗、玄参等;热甚者,可酌加生地黄、黄芩等。
2风寒证主证:风团色淡红,自觉瘙痒,遇冷则剧,得暖则减;或伴恶风畏寒,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麻黄各半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常用药物:桂枝、麻黄、白芍、大枣、紫苏叶、防风、荆芥、杏仁、生姜、甘草。
加减:恶寒较重者,可加附子、细辛、干姜皮等。
3肠胃湿热证主证:风团色泽鲜红,风团出现与饮食不节有关,多伴腹痛腹泻或呕吐胸闷,大便稀烂不畅或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方药:防风通圣散或除湿胃苓汤加减。
常用药物:土茯苓、绵茵陈、金银花、黄芩、苏叶、枳实、厚朴、连翘、薏仁、徐长卿、白芍、甘草。
加减:腹痛便秘者,酌加大黄;食积者,酌加山楂、麦芽、神曲等。
4毒热炽盛证主证:发病突然,风团鲜红灼热,融合成片,状如地图,甚则弥漫全身;瘙痒剧烈,或伴壮热恶寒,口渴喜冷饮;或面红目赤,心烦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或黄干燥,脉洪数。
治法:清营凉血,解毒止痒。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常用药物:水牛角、生地、鱼腥草、紫草、黄芩、丹皮、玄参、麦冬、生石膏、赤芍、芦根、黄连、栀子、甘草。
加减: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芒硝等;痒甚者,可加苦参、徐长卿、地肤子等。
5气血亏虚证主证:风团色泽淡红,或者与肤色相同,反复发作,迁延数月乃至数年不愈,或劳累后加重;伴有头晕心慌,神疲乏力,唇色白,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益气养血固表。
方药:八珍汤合玉屏风散或当归饮子加减。
常用药物:党参、白术、茯苓、炒白芍、熟地、川芎、当归、桂枝、黄芪、防风。
加减:畏寒阳虚者,可加附子、肉桂、干姜;痒甚者可加乌梢蛇、煅龙骨、夜交藤;
气滞血瘀者可用血腑逐瘀汤加减
中成药
中成药的选用应遵循《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部分中成药无明确适应证型的可采用辨病用药。
防风通圣丸(颗粒、散)功效:解表通里,清热解毒。适应症:肠胃实热型荨麻疹。
玉屏风散功效:益气固表。适应症:气虚肌表不固型荨麻疹。
肤痒颗粒功效:祛风除湿止痒。适应症:风湿热引起的荨麻疹。
皮敏消胶囊功效: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凉血止痒。适应症:用于急慢性荨麻疹属风热证或风热挟湿证。
乌蛇止痒丸功效:祛风,燥湿,止痒。适应症:用于风湿热困的荨麻疹。
其次,外治法
1外洗可选用具有祛风清热止痒的中药煎水外洗皮损。常用浮萍、荆芥、地肤子、白鲜皮、飞扬草、蛇床子、苦参、生姜皮等药物。
2外搽可选用具有祛风止痒的中药溶液、软膏外搽。如1%薄荷三黄洗剂、炉甘石洗剂、丹皮酚软膏等。
3其他疗法临床可根据病情选用针刺疗法、耳针疗法、刺络放血、拔罐疗法、敷脐疗法、自血疗法等。
注意事项
1.患者自身的合理饮食起居与生活环境。
2.发病期间适当“忌口”。日常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烟酒、海鲜、酸辣刺激、生冷硬油、腐败变质的食物,同时要注意身体有无异常的症状出现;待病情逐渐稳定后再恢复以前饮食。
3.身体正处于调整恢复阶段,免疫力低下,要静养休息,要注意劳逸结合,不宜进行剧烈的体育锻炼,也不宜到人多嘈杂的公共场所。
4.提高免疫力,中医药调理,可以适当用中药代茶饮,通过日常调理来达到强身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