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警惕这3种过敏性皮肤病附用药方案

▍来源:药店经理人

▍特约撰稿:石小青

春季是过敏性疾病多发的季节,尤其要注意季节性接触性皮炎、日光性皮炎、荨麻疹这3种过敏性皮肤病。

一、季节性接触性皮炎

1、外因:春季空气中漂浮着一些悬浮物,如花粉、柳絮等都会对机体产生刺激从而引发过敏;另外食用刺激性食物、接触肥皂、洗涤剂等刺激性物质时也会诱发接触性皮炎。

2、内因:患者本身属于过敏性体质。

1、季节因素:季节性反复发作,多发于春秋季节。

2、性别因素:男女都有发生的可能,但女性发病率较高。

3、年龄因素:发生于任何年龄,但20-40岁女性较多见。

4、环境因素:高温、潮湿环境下容易发生。

5、发病部位:以直接接触部位为主,一般以手、前臂、面部、颈部等暴露部位发病率较高。

6、自限因素:具有一定自限性,除去病因后可自行痊愈。

7、潜伏时间:发病前有明显的接触史,除强酸、强碱外,第一次接触发病时间在4-5天以上,再次接触时发病时间缩短。

1、轻度症状:皮肤局部充血、接触部位出现淡红或者鲜红色的红斑并伴有轻度瘙痒症状。

2、严重症状:出现丘疹、水泡等症状,及易感染后形成脓疱,另外水泡一旦破裂会形成糜烂面,出现灼痛或者胀痛,严重时可导致组织坏死。

3、全身症状:偶尔出现怕冷、发热等全身症状。

1、一般治疗:

(1)抗组胺类药物:氯雷他丁(一次10mg,一日1次口服)、赛庚啶(一次2-4mg,一日2-3次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一次4-8mg,一日2-3次)、苯海拉明(一次25-50mg,一日2-3次)等抗组胺类药物。

特殊人群用药:氯雷他丁不宜用于2岁以下儿童,2岁以上儿童宜选用本药的糖浆剂、颗粒剂。赛庚啶不宜用于2岁以下儿童。马来酸氯苯那敏慎用于6岁以下儿童。苯海拉明儿童不宜使用。除此之外哺乳期与妊娠期需慎用氯雷他定、氯苯那敏,禁用赛庚啶和苯海拉明。

注意事项:由于服用抗组胺类药物后会产生嗜睡状况,因此驾驶员、高空作业人员、机械操作者及参赛前的运动员需慎用。

(2)外用药物:

皮肤红肿无糜烂渗液时可选用炉甘石洗剂(用时摇匀,取适量涂于患处,一日2-3次);

皮肤红肿且小面积皮肤溃疡时可选用氧化锌乳膏(涂于患处,一日2次);

皮肤出现水泡、糜烂、渗液时可选用3%硼酸溶液(外用冲洗或湿敷于患处)、硫酸镁(外用湿敷患处)等药物;

皮肤损伤更加严重时可选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涂于患处,一日2-3次)。

注意事项:用药前需清洗患处。

2、联合治疗:

(1)裸花紫珠+依匹斯汀

联用优势:裸花紫珠具有消炎、解毒、收敛、止血等功效,对细菌感染、炎症渗出、肿胀等具有缓解作用;

依匹斯汀为H1受体拮抗剂,能够缓解接触性皮炎引起瘙痒症状。两药物联用可以用于皮肤红肿且破裂渗出存在细菌感染情况。

用法用量:裸花紫珠一次3-5粒,一日3-4次口服;依匹斯汀一次20mg,一日1次口服。

注意事项:依匹斯汀服用后不宜立即驾驶或操作精密机器,另外妊娠期头三个月不建议使用,哺乳期慎用。另外具体使用剂量需根据皮炎严重程度来定。

(2)氯雷他丁+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

联用优势:氯雷他丁为第二代抗组胺类药物,作用高效且持久,能够有效缓解接触性皮炎引起的各种过敏症状;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可增强抗过敏作用;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止痒的作用,局部使用可以更好的缓解皮肤不适。

三种药物联用对于红斑、丘疹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用法用量:氯雷他丁一次10mg,一日1次口服;维生素C一次-mg,一日3-4次口服;炉甘石洗剂清洗患处后取适量涂于患处一日2-3次外用。

注意事项:氯雷他丁服用后不宜从事高空作业及驾驶,维生素C不宜长期大量使用。使用药物期间如病情不见好转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时需立即停药。

(3)氯雷他丁+维生素C+醋酸地塞米松乳膏

联用优势:氯雷他丁与维生素C联用可以增强抗过敏疗效,与醋酸地塞米松乳膏联用可以用于接触性皮炎慢性期的治疗。

用法用量:氯雷他定一次10mg,一日1次口服;维生素C一次-mg,一日3-4次口服;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一日2-3次涂于患处。

注意事项:氯雷他丁服用后不宜从事高空作业及驾驶,维生素C、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二、日光性皮炎

1、体质因素:体质弱的人较易发生。

2、肤色因素:肤色浅的人较易发生。

3、照射范围:肌肤照射时间长且范围大较易发生。

4、地域因素:从事户外劳动或者高原地区人群较易发生。

5、药物因素:与服用四环素、氯丙嗪等药物有关。

6、食物因素:与食用感光性蔬菜、野菜等食物有关,例如土豆、芹菜、香菜等。

1、发病时间:一般在日晒后数分钟到2-6小时后发生。通常1-2天内达到发病高峰期,3-5天后会逐渐消退。

2、发病年龄:中青年妇女以及儿童较为常见。

3、发病季节:春末夏初季节多发病。

4、发病部位:多见于手、前臂、面部、颈部等日光暴露部位。

5、反复发作:每次日晒后皮肤会出现一定损伤。

根据皮疹形态分为四型:

1、斑块型:多为红色或暗红色浸润性斑块,多位于日晒部位,严重而时间长久时可有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异色症改变。皮疹消退后有色素沉着,自觉剧痒。

2、多形红斑型:皮疹为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红色或暗红色水肿性丘疹,边缘稍隆起。

3、湿疹型:皮肤潮红、肿胀,表面可见密集的针头至米粒大小的丘疹、水泡、糜烂、结痂及脱屑等症状。

4、痒疹型:皮疹为红斑、米粒至绿豆大丘疹、结节。病程较长时可呈苔藓样变,消退后留有色素沉淀。

1、一般治疗:

(1)红斑无破损:外用炉甘石洗剂,局部外用取适量涂于患处每日2-3次。

(2)皮肤红肿疼痛:外用吲哚美辛搽剂(取适量涂于患处,轻轻揉搓,一日2-3次)可减少日晒后引起的皮肤红肿疼痛情况。

(3)大疱、渗出液多:可用2%-4%硼酸溶液,外用冲洗或湿敷,湿敷时用6-8层纱布浸于药物冷溶液中,轻挤压后敷于患处5-10分钟更换,连续使用1小时,每日重复使用4次。

(4)出现水泡时为避免刺破:可选用莫匹罗星软膏(局部涂于患处,每日3次,5天为一疗程)进行预防感染。

(5)水泡不慎破裂时:应对伤口清洗消毒后涂莫匹罗星软膏,之后用无菌透气纱布进行包扎。

(6)出现全身症状时:可口服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抗过敏,或者口服小剂量泼尼松(一日20-40mg,症状减轻后减量)。

注意事项: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后进行包扎时不要使用带黏胶的绷带进行包扎,以免使晒伤后的皮肤再次受到刺激产生危害。另外在使用泼尼松后,症状好转后减量使用时应每隔1-2日减少5mg,切不可突然停药。

2、联合治疗:

湿润烧伤膏+清热除湿方剂

联用优势:

湿润烧伤膏中含有的黄芩成份可防止紫外线引起的红细胞膜氧化损伤,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分泌,能有效修复皮肤损伤;地龙所含的次黄嘌呤等多种核苷酸可发挥抗组胺作用,具有良好的抗炎能力及较明显的免疫调节活性;黄连、黄柏中含有的多种生物碱具有抗菌、消炎、解热等功效。

联合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除湿、止痒的清热除湿方剂使用,可以通过两者清热解毒、止痛生肌、凉血止痒除湿的功效起到皮损愈合的目的,能够更好的保护创面和促进创面修复。

用法用量:创面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污染严重的创面清洗时加用0.1%新洁尔灭溶液,接着用无菌干纱布将创面残留药液及液化物拭干后,再将湿润烧伤膏均匀涂抹于创面,厚度约1mm,暴露创面每日换药4次,直至创面愈合。

于治疗前5天口服清热除湿方剂(黄芩9g,黄连3-6g,青蒿6-15g,生石膏20g,生地黄15-20g,茯苓15g,薏苡仁15-20g,连翘10g,白鲜皮10-15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注意事项:用药前清洗皮损部位均匀涂抹湿润烧伤膏每日4次,并给予中药方剂内服5天,1周后症状方可痊愈。

温馨提示:对于日光性皮炎,平时还需注意做好防护,避免日光暴晒;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增加皮肤对日光的耐受度。

三、荨麻疹

1、遗传因素:荨麻疹有遗传性家族性荨麻疹综合征、家族性冷荨麻疹等与遗传因素有关。

2、药物因素:如青霉素、维生素B1等均可引起荨麻疹。

3、食物因素:动物蛋白质性食物(鱼虾、蛋类、肉类等),植物性食物(茄子、菠菜等),食物添加剂(调味剂、防腐剂等)都可以诱发荨麻疹。

4、空气因素:吸入空气中的花粉、灰尘以及其他气味时可诱发荨麻疹。

5、感染因素: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其他感染因素均可引起荨麻疹。

6、昆虫叮咬:受到蜜蜂、毛虫等叮咬后可出现荨麻疹。

7、刺激因素:受到机械刺激、强光、寒冷等刺激性因素影响可诱发荨麻疹。

8、疾病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病等疾病可诱发荨麻疹。

9、其他因素:月经期、绝经期、不良情绪等情况也会引发荨麻疹。

1、发病时间:起病快消退也迅速,并不留痕迹。

2、发病年龄:慢性荨麻疹以中老年多见,急性荨麻疹以男女青年多见。

3、发病病程:急性荨麻疹短期内即可痊愈,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两次并连续6周以上。

4、种类繁多:具有多种特殊型荨麻疹,例如皮肤划痕荨麻疹、延迟性皮肤划痕症、胆碱能性荨麻疹等。

5、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春季尤其容易发生。

1、皮疹:全身任何部位的皮肤或粘膜均可出现粉红色斑样的大小不一的风团或大片分散不规则红斑,风团部位会逐渐隆起。

2、瘙痒:大小不一的风团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3、疼痛:有烧灼痛、刺痛等疼痛症状,偶尔引起关节疼痛。

4、水肿:有时会出现眼睑、口唇部位的肿胀。

5、全身症状:严重时伴有过敏性休克症状,有时消化道受累也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偶有食欲不振、发热等不适症状。

1、一般治疗:

(1)皮肤面积广泛且特别瘙痒: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一次4-8mg,一日2-3次)、苯海拉明(一次25-50mg,一日2-3次)、左西替利嗪(一次5mg,一日1次)等抗组胺类药物。

对于抗组胺类药物过敏者,可选用酮替芬(一次1mg,一日2次)以此抑制炎症释放,起到良好的抗炎作用。

(2)皮疹被抓破:局部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均匀涂于患处,每日3次)、夫西地酸乳膏(涂于患处,每日2-3)用于预防感染。

(3)严重荨麻疹且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无效时:可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每日3-5mg/kg,分2-3次口服)具有良好疗效,甲氨蝶呤(一次5mg,一日1次)也可选用。

(4)急性、重症或伴有喉头水肿的荨麻疹:可选用泼尼松(一日30-40mg,口服4-5天)、地塞米松(一日0.75-9mg)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5)严重的自身免疫性荨麻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每日2g,连用5天。

(6)严重肠胃症状或有低血压、过敏性休克时:0.1%肾上腺激素0.3-0.5ml皮下注射或肌注。必要时30分钟后重复1次。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慎用。

注意事项:

(1)出现皮疹后尽量不要在皮疹处乱用花露水,不但不会缓解症状,反而会导致局部色素沉淀加重,延缓病情。

(2)环孢素、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只用于严重的且对任何剂量抗组胺药物均无效的患者。

2、联合治疗

(1)地氯雷他定+复方甘草酸苷

联用优势:地氯雷他定为选择性拮抗外周H1受体,具有起效快、药效持久的优点,可用于抗过敏、抗炎治疗;复方甘草酸苷可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活性,达到消炎、抗过敏作用。

两药物联用可增强抗过敏疗效,对于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一定效果。

用法用量:地氯雷他定一次50mg,一日1次口服;复方甘草酸苷一次2片,一日3次口服(或者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与5%葡萄糖注射液ml稀释后一日1次静脉滴注)连续治疗4周。

(2)地氯雷他定+法莫替丁+肾上腺色腙片

联用优势:地氯雷他定为非镇静性长效三环类抗组胺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可有效缓解荨麻疹症状;法莫替丁为H2受体拮抗剂对外周血管壁存在少量H2受体起拮抗作用,可有效缓解荨麻疹引起的消化系统病症;肾上腺色腙可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可以对创面起到保护作用。

三药物联用可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用法用量:地氯雷他定一次5mg,睡前口服;法莫替丁一次20mg,睡前口服;肾上腺色腙一次5mg,睡前口服,连服10天后改为隔日服用1次。

注意事项:用药初期偶有轻度嗜睡、口干等症状发生,但随着用药次数的减少,症状会自动消失,并不影响正常治疗。

(3)玉屏风散+左西替利嗪

联用优势:玉屏风散治疗荨麻疹可降低血清中IgE的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左西替利嗪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不仅能抑制组胺介导早期过敏反应,还可以同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参与后期过敏反应。

两药物联用可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用法用量:玉屏风散一次5g,一日3次口服;左西替利嗪一次10mg,一日1次口服,连用8周。

温馨提示:

1、除了药物治疗外,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关键是要去除诱因,尤其是花粉、刺激性物质、强光等诱发因素应避免接触。

2、注意饮食,忌食用鱼虾、蛋类等易诱发过敏的食物。

3、忌滥用药物,应根据病症合理选用药物及药物剂量。

参考文献:

1、余妍欣等.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皮肤病与性病..12(33):-

2、赵辩.临床皮肤病学.3版,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1:-.

3、张学军.皮肤性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牛玉华.玉屏风散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64例疗效观察.皮肤病与性病.:29-30

5、刘丹等.裸花紫珠胶囊联合依匹斯汀片治疗接触性皮炎疗效观察.中医临床研究..6(31):70-71

本文为原创/整理,转载请在文首注明来源和作者。投稿请发送到邮箱:yaod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jxinjian.com/xzmx/62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