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通过蚊虫叮咬吸食人血进行传播。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伊蚊叮咬带登革热病毒者病毒在蚊体内复制繁殖叮健康人病毒随唾液进入健康人体发病。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传染病之一,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在我国多发生于5—11月份,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4天内发病。
典型登革热:
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24-36小时体温可达39℃以上
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
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皮疹: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荨麻疹样等皮疹
其他症状:乏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轻型登革热:
发热较低,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症状较轻。
登革热的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目前也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应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所以如果您具备以下3个条件:①发病前14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地区,②发病前14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③出现发热或上述其它登革热样症状,医院就诊并陈述清楚病情,以免贻误病情。
预防登革热,防蚊灭蚊是关键:
1.登革热流行时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家中、宿舍内应尽量装置蚊帐;
2.避免在树林、草丛、凉亭等“花斑蚊”出没频繁处逗留;
3.白蚊伊蚊幼虫孳生在水缸及盆、罐、坛等积水容器里,及时清理室内外花盆、废弃瓶罐、卫生间的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4.对于花瓶等容器,每3-5天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