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辨证不同,治疗有别,告诉你湿疹的三种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皮疹具有多形状,易渗出,瘙痒,呈对称分布和反复发作。中医《医宗金鉴·外科心法》浸淫疮中记载:“此证初生如疥,搔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

该病常因饮食不节或过食腥发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造成脾为湿热所困,复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湿疹。“湿”性重浊黏腻,病久耗血伤阴,化燥生风,故缠绵不已,反复发作。

1、热重于湿型

症见:局部皮肤损伤,起初皮肤潮红且热,有轻微肿胀,之后成片出现,渗液流津,瘙痒,身热,口渴,便秘,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弦兼数。

中医辨证:湿热内蕴,热盛于湿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凉血

处方:龙胆草,黄芩,白茅根,生地,大青叶,车前草,生石膏(剂量因人而异)。

方中龙胆草清肝胆热;黄芩清肺热;白茅根、生地凉血清热;车前草利湿清热;生石膏清胃热;大青叶清热解毒。

2、湿重于热型

症见:皮疹为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皮肤轻度潮红,有瘙痒,抓后糜烂渗出。伴有大便不成型,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滑或弦滑或缓。

中医辨证:湿热内蕴,湿重于热

治疗方法:健脾利湿,兼清热

处方:黄芩,栀子,泽泻,赤芩皮,生白术,茵陈,枳壳,生地,竹叶,灯心草,生甘草(剂量因人而异)。

方中赤苓皮、生白术健脾渗湿;黄芩、栀子苦寒泻热;泽泻、茵陈利湿清热;枳壳理气宽胸;生地、甘草、竹叶、灯心草清心利水。

3、血虚风燥型

症见:皮肤损伤粗糙,瘙痒难忍,表面有深色搔痕或血痂。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缓或滑。

中医辨证:脾虚血燥,皮肤失养

治疗方法:健脾燥湿,养血润肤

处方:云茯苓,苍白术,当归,丹参,鸡血藤,赤芍,白芍,生地,陈皮(剂量因人而异)。

方中云茯苓、苍白术健脾益气;当归、生地、丹参、鸡血藤、赤白芍养血活血;陈皮调中和胃。

日常护理

1、避免外部刺激是湿疹日常护理离不开,有过敏体质或者曾有湿疹的患者,尽量让皮肤保持在适当湿润的环境中,注意避免外部刺激如不要烫伤、摩擦、用碱类肥皂等。

2、湿疹日常护理一定要做好个人卫生,日常生活中,湿疹患者着衣尽量宽松舒适,选择纯棉制品,特别是对丝毛过敏者,应避免穿丝织品、毛织物、皮衣,甚至羽绒服等。

食疗方法

1、淮米:淮米微炒,研成细粉;渗出液多者,将药粉直接撒上,日3--5次。渗液少者用香油调成糊状外搽。

2、竹节菜(干品30克)50克,粳米克。竹节菜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再加水煮稀稠粥,每日早、晚各2次,温热顿服。

3、马齿苋拌香干:组成:马齿苋(鲜品)克,豆腐干3块。制法:马齿苋洗净,用沸水泡5分钟,挤干,用刀切成细末。豆腐干切成小粒和马齿苋拌匀加适量麻油,调味品即成。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急性湿疹。

温馨提示

文中引用的方剂,在于更直观形象地说明问题,在于为同行和病家提供参考,带您更好地感受中医的魅力,绝不意味着向各位推荐使用以上中药方剂,更不是鼓励各位自行购买服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jxinjian.com/xzmx/76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