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铜会引发白癜风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0909/4253317.html荨麻疹和湿疹都是过敏性的疾病:
通常都表现为特征性的皮疹而且伴有非常明显的瘙痒。由于发病机制以及表现形态有相似之处,所以不少人常将两者混为一谈。
→荨麻疹
对于荨麻疹来讲,它的特征性皮疹就是风团和隆起的红斑,而且非常的搔痒,大多数荨麻疹十字划痕症都是阳性。此外这种风团此起彼伏,一般在24小时能够消退。总结说来:荨麻疹的典型皮损是片状隆起,伴剧痒,分批出现又可以自行消失,不过就是消失之后又出现新的一批。
→湿疹
湿疹的特征性的皮疹则是多样的,可以有红斑,丘疹,糜烂渗出,水泡等等。可以局限型的也可以泛发性的。此外,湿疹的治疗应该按照湿疹的急性期,亚急性期以及慢性来进行对症性的治疗。
▼两个疾病的共同点是都属于过敏性疾病,皮疹一般都会有瘙痒等感觉。但他们可以从一下几点加以区分:
①两者的发病机制不同
荨麻疹是第一型变态反应引起的,也叫做快速过敏反应,一般接触过敏原后短时间内即可发病。湿疹是第四型变态反应引起的,也就是迟发性过敏反应,一般是接触过敏原以后有一段时间才会发病,一般3天–1周,或是更长。
②皮疹表现不同
荨麻疹一般是出现红斑和风团,风团也就是通俗说的风疙瘩;湿疹皮疹就多样,一般对称出现,急性湿疹可以是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等,慢性湿疹可以是局部皮肤增厚,脱屑。
③皮疹进展规律不同
湿疹的皮疹在经过治疗后会逐渐消退,而荨麻疹皮疹的特点是出现迅速,消退迅速,退后不留痕迹,一般皮疹出来后24小时内都会消退,但是其他地方可能还会反复出现。
④两者发病特点不同。
荨麻疹一般皮损24小时能消退,然后会又复发。而湿疹的皮损是一直不会消退的。
⑤两者的发病部位不同
荨麻疹的发病部位是不固定的,每次起皮疹的位置都是不同的。并且湿疹的发病位置多是固定的,对称的。
荨麻疹荨麻疹(中医称“瘾疹”“风团”等,俗称“风疹块”)
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病,其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一过性大小不等的局限性水肿性风团,伴有剧烈瘙痒。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者起病较急,常于短期内痊愈,病情严重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
皮损反复发作超过六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脏腑气血失调,因食用鱼腥虾蟹,或感染肠道寄生虫病,肠胃湿热内生,脾胃气郁,营卫失和,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亦可因素体虚弱,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卫外失固,风邪乘虚而入,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发病。
?急性荨麻疹
①风热型:证见风团色红,遇热增剧,得冷则减,恶风微热,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脉浮数。此型相当于西医之热性荨麻疹。治宜疏风清热,佐以凉血。
②湿热型:证见风团红色或淡红色,倦怠无力,大便溏烂,小便短黄。部份病人伴有胃肠道症状,如脘腹疼痛难忍、拒按、恶心呕吐、饮食不进,舌质淡红或红,脉濡数或滑数。此型相些于西医的胃肠型荨麻疹。治宜清热除湿。
③热毒炽盛型:证见发病突然,疹块弥布全身并呈大片鲜红色,瘙痒剧烈,口渴喜冷饮,心烦不安,小便短赤,部分患者还伴有高热,舌红苔黄,脉洪数。此型多因食物中毒或对某些药物过敏而发生。治宜清热解毒凉而。
④风寒型:证见风团为淡红色或自色,风吹受寒,风团加重加多,避风寒则轻,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缓。治宜疏风散寒。
?慢性尊麻疹
①气血两虚型:证见风团终年不愈,色多为淡红色或淡白色,食欲减退,精神疲乏,夜寐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唇甲色淡,脉细弱。常由于气血虚导致表卫不固。患者素质多汗,出疹每于汗出后,风团多如豆大,少呈片状。发病时凛凛恶寒,微微自汗,舌同前,脉沉细,并有的患者呈阳虚阴寒,表现为畏寒,四肢冷。下冷水后加重,夜尿多,舌体胖大,脉沉迟。本型相当于西医的胆硷能性尊麻疹或冷性荨麻疹。治法:气血两虚型者,补血益气;卫表不固者,益气敛汗,佐以祛风;阳虚阴寒者,益气温阳。
②冲任不调型::证见月经不调,经来腹痛,经色紫红或有瘀块,发疹于经前、经期、经后,可不治自消。或平素有荨麻疹,月经期加重,相当于女性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荨麻疹。治法:养血疏风、调摄冲任。
③寒热夹杂,虚实并见型:此型多属因病久体虚,阴血不足,燥热生风或气血亏损,风邪与热邪乘虚与血气相搏于皮肤而引起的荨麻疹。证见面色苍白,少气乏力,风团时红时白,时轻时重,此起彼伏,迁延日久,舌质淡,苔黄,脉细数。治宜益气养血、疏风清热。
湿疹湿疹:中医称之为“湿疮”根据皮损特点、发病部位,又分为“浸淫疮”、“旋耳疮”、“肾囊风”等。
其病因复杂,常与过敏体质、内外过敏原刺激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往往对称分布。皮损呈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水疱、渗液、结痂、浸润及皲裂等。按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自觉瘙痒剧烈。特殊部位有特殊类型的湿疹,如耳部湿疹、乳房湿疹、阴囊湿疹、手部湿疹、外阴湿疹、肛周湿疹和小腿湿疹等。
?先天或后天不足,营卫不固,风湿热之邪留滞于体内,郁久化火伤阴,最终导致血虚风燥,肌肤失养,一般这种情况多见于异位性皮炎或慢性湿疹等,主要症状为:皮损呈浸润肥厚性斑片,皮肤干燥,粗糙,口干思饮,舌苔少,脉细弱。属于气阴两伤。
?本身脾胃虚弱,或过量食用辛辣及发物,生湿化热,导致脾为湿热所困,水湿内停,泛于肌肤。一般常见于异位性皮炎,婴儿湿疹或亚急性湿疹等。主要症状为:身体多发丘疱疹,并伴有渗液,或淡黄色结痂,伴有脘腹胀满,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属脾虚湿盛。
?气血不足,经脉失养,不能荣养肌肤或外邪久居,经脉不通,瘀滞皮肤而皮损久发不俞。主要症状为:皮损色暗,色素沉着,伴有面色晦黯,女性月经不调,经期腹痛,多见于慢性湿疹,异位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等。属气滞血瘀。
?急性头面部湿疹,一般发病迅速,身体起红色丘疹,一般多发于上身,渗液不多,但剧烈瘙痒,白天会轻一些,但晚上会加重,伴有口干,小便黄,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属风热相搏。
?湿热内蕴,复受风邪,充于腠理皮肤而发为湿疹,皮损弥散泛发,津水流益,瘙痒较为明显,一般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汗疱性湿疹,异位性皮炎等,主要症状为:皮损为丘疹状,水泡样,颜色淡红,可见渗出,结痂,属风湿郁阻。
?急性湿疹或自身敏感性湿疹,一般发病较急,皮肤起红斑水疱,糜烂结痂,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燥,小便赤黄。此症是由于湿热相合,蕴结于体内,浸淫肌肤而成疮,湿盛则皮损糜烂,有渗出结痂,热重则肤生红斑,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燥,小便赤黄。属湿热内蕴。
▼急性湿疹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疖等。自觉剧烈瘙痒。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发布。
▼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慢性湿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局限性湿疹仅发生在特定部位,即可以部位命名,如手部湿疹、女阴湿疹、阴囊湿疹、耳部湿疹、乳房湿疹、肛周湿疹、小腿湿疹等。
▼泛发性湿疹皮损多,泛发或散发于全身多个部位。如钱币性湿疹、自身敏感性湿疹、乏脂性湿疹。
苑家堂提醒您:有效的预防和调理荨麻疹、湿疹。日常注意饮食因素、环境因素、过敏因素等影响,改善体质偏颇,增强自身免疫力、调节阴阳失衡。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