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俗称“风疹块”、“风疙瘩”,是以边缘清楚的红色或苍白色的瘙痒性风团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皮肤黏膜的过敏性疾病。
病因
本病的病因复杂,大多数患者找不到确切的病因,一般和下列因素有关:
(1)鱼、虾、蟹等食物引起的过敏;
(2)许多药物可能引起,如:青霉素、各种疫苗等;
(3)身体受到冷、热、光、电的刺激而诱发;
(4)一些细菌、病毒的感染;
(5)蚊虫叮咬或吸入一些花粉;
(6)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免疫紊乱有关。
临床表现
本病是一种常见病,约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一次。根据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荨麻疹在短时期内能痊愈,而慢性荨麻疹则会反复发作达数月至数年。
急性荨麻疹:起病急,皮肤突然发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一开始孤立,逐渐融合成片,一般24小时内可缓解。病情严重的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慢性荨麻疹: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常达数月、数年之久,有时晨起或睡前加重,有的则无一定规律。
特殊类型的荨麻疹:
1、皮肤划痕症:又名“人工荨麻疹”。是指用手搔抓或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发生条状隆起,伴瘙痒,不久即消退。
2、寒冷性荨麻疹:接触冷风,冷水后发生。本型还有一种类型为家族性,可遗传。有时本型可继于其它疾病,如冷球蛋白血症,需要注意排除相关疾病。
3、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于青年,由于运动、受热、情绪紧张后出现,可于0.5—1小时内消退,自觉剧痒。此外,还有日光性荨麻疹,压迫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
治疗
出现疾医院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新情况需及时复诊。
一般治疗:
(1)详细了解发病过程,寻找病因,尽量加以除去。
(2)若病因不明者可对症处理,尽量减少促发因素。发病期间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3)慢性荨麻疹应特别注意有无胃肠道障碍、寄生虫及其它疾患。
全身治疗:
(1)免疫调节剂:为荨麻疹特别是慢性荨麻疹的基础用药,长期应用可有效预防疾病反复。
(2)抗组胺药:为本病的主要对症治疗药物,约80%病例可获得症状缓解,但停药易复发。
(3)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很强的抗过敏和抗炎作用。适用于重症,长期应用有一定毒副作用,不宜长期应用。
(4)拟交感神经药:如麻黄素等主要治疗急性荨麻疹,尤其是喉头水肿。
注意事项
1、荨麻疹需和丘疹性荨麻疹及多形性红斑相鉴别,伴有腹痛腹泻者,应注意与急腹症及胃肠炎等鉴别。
2、注意卫生、饮食,避免不良刺激。熟知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并在就诊时告知医生。
3、积极治疗原有疾病,保持健康心态,提高身体抵抗力。
4、瘙痒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可采取以下措施尽量避免反复搔抓:
1)通过看电视、聊天、看书、看报、讲趣闻等分散注意力;
2)避免用肥皂、热水洗澡;
3)避免穿着粗、硬、厚及化纤衣裤;
4)避免烈日暴晒。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