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湿疹好了又犯,你忌口做对了吗

宝宝的肌肤娇嫩,对于环境特别敏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说秋冬季天干物燥,宝宝肌肤可能会出现缺水的症状,导致干燥起皮、皴裂、长湿疹、发炎。

但为什么春天气候宜人,宝宝脸上的湿疹却似乎比冬天还严重?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属于太阴湿土司天,寒湿较重,湿疹来得比往年都早。

那湿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又该如何消灭掉这恼人的湿疹呢?

中医讲“湿疹”

一般来说,中医里所言“湿疹”,有“湿”的特点,符合中医外科学“湿疹”的辨证特征。

湿疹好发于四肢、腹股沟、腘窝(膝窝)等关节窝——湿性趋下;有时也会在脸上出现,但脸部并不是主要“阵地”,一般发红发热不严重,宝宝湿疹刚发生时,可能会夹杂红色丘疹,但也不是主要表现。

湿疹的主要表现为:水疱、渗出、糜烂皮损明显,多见于肥胖的婴儿,与脾湿相关。

肥胖者多湿,全身症状有如大便稀溏或粘滞,眼屎多,舌苔厚腻,口气酸臭或臭秽、食欲不佳等。

湿邪粘滞,又往往是错误的喂养方式造成,因此病理体质没有得到改变,就容易迁延,所以这种情况一定要对症调理,才会随着年龄增大而自然痊愈。

按照中医的思维,这种患儿,因为脾胃运化能力较弱,加上乳食不当,痰湿较重,又肺主皮毛,为何湿邪侵犯皮表,也是因为所主之肺功能较为不健全。

因此这种体质的孩子,确实容易因为肺脾两虚而发展成痰喘的对象,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婴儿湿疹”与“幼儿哮喘”之间有发病关联性的原因。

提前预防进行专业调理,按照正确的喂养护理原则养育患儿,宝宝的体质才能逐渐恢复。

湿疹的预防与调理

01健脾祛湿

小儿湿疹与脾胃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虽然症状表现在皮肤,病位根源则在中焦脾胃,另外,脾胃虚弱还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所以小儿湿疹的治疗当以健脾祛湿为主,配合清热燥湿、消食化积、养血祛风等推拿手法更加有效。

湿疹的预防与调理主要是以“健脾祛湿”为原则。

(1)祛湿:

补脾经

摩腹

清大肠

清小肠

清肺经

运八卦

按揉足三里

三阴交

(2)祛风止痒:曲池、合谷、血海、阴陵泉、风市等;

(3)清热解毒:清天河水、退六腑。

胃肠有积滞者可考虑加清胃经、清大肠;痰多者加按揉丰隆、搓摩胁肋;食欲差者加清板门;外用黄柏、黄连、忍冬藤煎水擦洗患处。

乳母饮食应当减少油甘厚味,避免海鲜;小儿辅食亦当简单清淡,适当减缓辅食添加,尤其鸡蛋、鱼肉等。

02心火偏旺

其主要症状表现在脸部,心火上炎,严重的话前胸后背也会呈现出红色丘疹、红色片状皮损等,局部皮肤红热明显,瘙痒,影响睡眠。

这时观察,会发现宝宝印堂发红、舌尖红,睡眠不安,烦躁哭闹、小便黄赤等,都是心火偏旺的表现。

清小肠(心与小肠相表里,清心导赤,热从小便出),清心经,重者可选择掐揉少泽,清天河水。

另外家里常备的御惠堂儿童型乳膏,在宝宝出湿疹红痒的时候可以涂抹,温和快速止痒,一般3天左右可有效消疹修复宝宝受损皮肤。湿疹为什么要忌口?

孩子湿疹反复发作不好,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湿疹发作期不忌口。

有很多人觉得湿疹忌口没必要,还会容易导致孩子营养不良。

这种想法真的是大错特错!

在中医眼里,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性味,对不同体质的人,也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那么湿疹需要忌口什么?

“吃前四问”

这个食物是不是助火生热的?有没有活血?会不会伤脾阳助湿?是不是偏寒性?

如果都为否,那就可以放心让宝宝享用啦

湿疹的人体质往往是血热、湿热的,所以要少吃辛热食物,比如说姜、韭菜、大蒜、花椒等,还有小孩子爱吃的巧克力也要注意,尽量少吃。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湿疹是体内有湿,脾虚则无法正常运化,水液就会停滞,继而导致湿疹,所以像一些生冷瓜果、冷饮、榴莲、芒果、荔枝、龙眼等,容易助湿、伤脾阳的食物要少吃。

湿疹的日常防护

1,湿疹要避开过敏原

2,湿疹要注意皮肤保湿

日常保湿护理必不可少,洗澡注意时长、频率、水温,且要用温和滋润的洗浴用品,洗澡后立即擦干,根据宝宝的皮肤情况,适当涂抹保湿产品。

3,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jxinjian.com/xztp/85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