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对医生的医德,有这十点要求

《内经》所示医德十则,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学习!1广闻博识,善于思考

医生要治病救人,就要有治病救人的本领。这就要求医者在“专”上磨炼自己,这既是个业务问题,又是个医疗道德问题。

《素问?著至教论》说:“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素问?示从容论》说:“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要求医生不但要对本学科有较深的造诣,还要了解天文、地理、人事,要博览群书,掌握多学科的知识,这可看作“专”的第一个方面;

《素问?示从容论》又说:“夫圣人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了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要求医生还要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去思考,分析,灵活运用(取类比象又是一个重要方法),这可看作“专”的第二个方面。

广博的学识和活跃的思维相结合,即是知医善用,是实施良好医德的知识基础。

2为医之要,上以治民

《灵枢?师传篇》说:“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以治民”是《内经》中一个难能可贵的思想。可以说,这是实施良好医德的思想基础,它告诉我们:为人民服务是祖国医学的好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它,并赋予社会主义医德的新内容。

3体察人情,通达世故

《内经》指出,治病要重视社会因素(如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对人的影响,不应把病人置于社会之外。《素问?疏五过论》说:“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尝富后贫……”“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而医生的“五过”、“四失”(《素问?疏五过论》,《徵四失论》)不少是不体察人情事故所造成的。

《内经》中还要求医生“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灵枢?师传篇》指出医生要学会做社会调查,这是实施良好医德的一个工作方法问题。

以上也可以说是《内经》提出的实施良好医德的三个基本条件。

那么在诊治疾病时,医者又该如何呢?

4临病从容,诊察入微

《内经》指出,医者要从容不迫,沉着细致的观察病人,分析病情(《示从容论》),又要“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素问?方盛衰论》)把点滴的细微的各种诊察所得,综合起来。这是诊治疾病的第一步——调查病情所必需的,在这方面《内经》要求医者既要“耐心”又要有“爱心”。

《素问?移精变气论》说:“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乃从其意……”指出要耐心进行调查,同时还要有爱病人之心,密切接触病者,掌握第一手资料。《灵枢?癫狂篇》说:“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治癫而“常与之居”,没有“爱心”是办不到的。

5综合分析,切忌片面

诊治疾病的第二步——分析研究临床资料时,《内经》中要求医者要综合分析,忌带片面性,《素问?方盛衰论》说:“持雌失雄,弃阴附阳,不知并合,诊故不明,传之后世,反论自章”。指出不综合分析,思想片面,就得不到好的效果。《内经》这种调查研究,是符合辨证法基本要求的。

6谨慎施治,善于开导

诊治疾病的第三步——施治时,《内经》要求医者要谨慎、精细,还要善于开导病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针灸时“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灵枢?九针十二原》亦说:“神在秋毫,属意病者。”要求医生聚精会神,明察秋毫,谨慎施治。《灵枢?师传篇》说:“且夫王公大夫……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指出医生还要善于开导病人。由此亦可看出:《内经》是重视发挥医患双方积极性的。

以上可以说是诊治疾病三阶段——调查、研究、施治,所应遵循的三要则。

《内经》也鞭挞了不良的医疗作风。

7言必有据,不尚空谈

《素问?徵四失论》批判了那种“受师不卒,妄作杂术,谬言为道,更名自功,妄用砭石,后遗身咎……”,以荒谬为真理,巧立病名夸耀自己及“妄言作名”言而无据、夸夸其谈的恶劣作风。指出这是医者的“过失”,从而要求医生言必有据,切忌空谈。

8实事求是,勿哗众取宠

《素问?徵四失论》又说:“是以世人之语者,驰千里之外,不明尺寸之论,诊无人事………是故治不能循理,弃术于市,妄治时愈,愚心自得。”批判了哗众取宠,术业不精,“妄治时愈”而“愚心自得”的不实事求是的医疗作风,要求医者一举一动保持好的品德,指出:“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素问?方盛衰论》)。

9循法达变,去故就新

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好病,还要为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因此,既要遵循已有的经验——循法,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思考,开辟新的领域——达变。这也是医者应有的品德。《内经》既批判了“谬言为道”的坏作风,指出要“循法守度”;又指出要“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并说“去故就新,乃是真人”。(《素问?移精变气论》)张景岳解释说:“去故者,去其旧习之陋,就新者,进其日新之功。新而又新,则圣贤可以学至,而得真人之道矣。”去掉旧习的简陋知识,钻研新的学问,努力进取,才能“新而又新”。

医学的发展,可以说是无止境的,总有一些未知数等待人们去识破。故《内经》指出:“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只有循法达变,去故就新,才能“得其术”,不断攀登新的医学高峰。

10医学之传,首重医德

《内经》对于医学之传,除提出因材施教“各得其人,任之其能……”(《灵枢?官能篇》)外,强调:首重医德。《素问?金匮真言论》说:“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气交变大论》亦说:“帝曰: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指出不是愿为广大群众服务的人,不是有志于医学的人,不宜传授其医术。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医界的优良传统。

而在元气针灸体系内,不仅致力于帮助医生朋友在针灸技术、中医思维等方面的提升,也对医生的医德、心境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真查看下元气针灸体系内的「针道八戒」,也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启发:

针道八戒

一戒德薄位尊二戒智小谋大三戒力小任重四戒泯灭慈悲五戒攀缘施针六戒存心炫技七戒执着疗效八戒故弄玄虚

想要学习更多中医干货知识,以及针灸治疗妙招,为自己和家人守护健康,为临床增添助力,元气针灸《问道三十六》讲座——系统、全面、实战、落地,致力于为大家提供更加精细化、系统实战性的课程内容,帮助大家走好、走顺自己的行医之路!

讲座内容:

1.纳气培元,疗愈自身,守护正气,隔绝病气——“抱朴子呼吸法”;

2.东方生命观——元气观、元气与机体的关系;

3.针灸的取效之道——如何用针灸取得好的疗效?

4.一套培元固本,不可忽视的针法——“元气四五针”;

5.通治一切消化系统疾病的特效针法——“老十针”;

6.应用治疗范围广泛,且具有保全五脏作用的重要特效针法——“拔邪”(放生之途);

7.“势”的应用;

8.从头至脚36种临床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详细分析,其中包含了多种实效针法、特效穴位、详细治疗思路解析、相关联系疾病治疗分析,带您开启针灸治疗新格局;

(具体包括:头痛、前额痛、后头痛、头顶痛、头晕、眼眶痛、麦粒肿、急性结膜炎、风火牙痛、牙髓炎,智齿痛、咽喉痛、颈椎病、落枕、岗上肌疼痛、岗下肌疼痛、肩胛缝痛、肩周炎、网球肘、手腕痛、后背痛、后背冰冷、腰间盘突出、尾骨痛、臀部痛、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膝关节内侧痛、膝关节外侧痛、膝关节后侧痛、足跟痛、子宫内膜腺肌症、哮喘、乳腺增生、类风湿性关节炎、近视眼、萎缩性胃炎)

9.中医针灸治疗感冒的特效方案(这套治疗方案可拓展适用于一切表证,如青春痘、痤疮、荨麻疹、湿疹等诸多疾病,均有神奇疗效。);

10.纯中医治疗皮肤病的详细思路解析;

11.儿科特效针法——“儿童轻抚无痛刺法”;

12.除了疼痛类疾病的必杀针法之外,还会为大家带来疼痛类疾病的又一杀手锏——实按灸;

13.对季节性的高发疾病的治疗进行详细解析;

14.根据当年的五运六气所带来的不同疾病,以及不同疾病在不同时节的不同症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15.另外,刘长青导师还会带领师友对很多问题进行新的探索,如对疾病的认识,对人体的认识,对医患关系的认识等诸多宝贵精华,一定会令您深入其中,深感不虚此行!

16.每期课程内容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补充更新,让您始终处于临床领先地位。

(温馨提示:以上课程内容会根据不同时节、时间更新变动)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刘亚娴医论医话》,学苑出版社出版,著/刘亚娴。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内容旨在学术交流,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谢谢!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图片获取精彩详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jxinjian.com/xzzl/10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