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的都市中,生活着一位名叫李晓雨的年轻女性,年方十八,来自北方的小城。她是一名大学生,正在攻读生物科学专业,梦想着将来能在医学领域有所作为。李晓雨性格开朗,热爱运动,尤其喜欢游泳和跑步,常常与朋友们一起在校园的操场上挥洒汗水。她的家庭背景也颇为温馨,父母都是教师,给予了她良好的教育和关爱。尽管学习压力不小,但她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然而,生活的平静在五年前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病症打破。那时的她,正享受着与朋友们在水中嬉戏的乐趣,突然感到下颌、颈部和躯干的皮肤开始发痒、红肿。她以为是水温过低或是皮肤过敏,便没有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每当她洗脸、洗澡后,接触水的部位总会在5到10分钟内出现小风团,伴随轻微的瘙痒感,而这些皮疹在约1小时后自行消退,却留下了她心中的不安。
李晓雨的症状逐渐加重,尤其在夏季,皮疹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她开始感到恐慌,尤其是在与朋友们外出游泳时,皮肤的红肿和瘙痒让她无法尽情享受水中的乐趣。于是,医院就诊。医生仔细询问了她的病史,并安排了一系列检查。血液检查结果显示,血清IgE水平为KUA/L,远高于正常范围。过敏源检测也显示出对多种物质的过敏反应,尤其是对尘螨和霉菌的反应较为明显。
在进一步的水激发试验中,李晓雨被要求用36℃的自来水洗脸,结果显示下颌和颈部出现了以毛囊为中心的苍白色小风团,周围伴有红晕,压之退色。医生告诉她,这种情况很可能是水源性荨麻疹,虽然这种病症较为罕见,但她的症状与之吻合。李晓雨听后,心中五味杂陈,既感到困惑又有些释然。
随着病情的加重,李晓雨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每次洗澡后,她都要小心翼翼,生怕再一次遭遇那种难以忍受的瘙痒与红肿。她开始避免与水的接触,甚至在炎热的夏天也不敢去游泳,心中充满了无奈与焦虑。她的朋友们渐渐察觉到她的变化,关心地询问她的状况,但李晓雨却总是微笑着掩饰内心的苦闷。
在一次复诊中,李晓雨坐在医生面前,神情凝重,眼中闪烁着不安的光芒。“医生,我真的很想知道,为什么我会对水产生这样的反应?我该如何面对这样的生活?”她的声音微微颤抖,似乎在努力压抑内心的恐惧。医生温和地看着她,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她的困惑与不安。
李晓雨的心中充满了疑问,“我是否会一直与水源性荨麻疹作斗争?这样的生活会持续多久?”她渴望找到答案,渴望能够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夏天,尽情享受水中的乐趣。
剩余60%未读最低0.64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