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除湿方
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化而来,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甚为复杂。年高体弱者,精血渐衰,加之渗水日久,伤阴耗血,遂更致阴虚。阴虚为本,理当滋阴培本扶正,但纯用滋阴则有助湿恋邪之虑。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性粘腻,湿邪偏盛,蕴郁肌肤,则发而为湿疹。邪盛为标,理当利湿治标祛邪,但继用利湿则有伤阴伐正之忧,本病辨证属阴虚湿恋之证,故治拟滋阴除湿之法,滋阴扶正可以抵邪外出,除湿祛邪亦有利于正复,故滋阴除湿,并用不悖,俾湿去阴复,病安而愈。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以下方剂用于除湿润燥
有效由朱仁康教授提供
↓↓↓
1功能主治:
滋阴养血,除湿润燥
主治:
慢性湿疹、亚急性湿疹、脂溢性皮炎,异位性皮炎
2煮前要求:
温水浸泡30分钟,大火煮沸20分钟,小火保持微沸30分钟。
3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分两次(早晚)口服。
4服用技巧:
如果怕汤苦可在药汤中加入冰糖或蜂蜜。
特殊说明
方中以生地、元参、丹参、当归滋阴养血和营,补阴血之不足,防渗利诸药之伤阴;茯苓、泽觉泻利湿健脾,祛湿邪之有余,制滋补诸品之腻滞,俾湿去而无伤阴之弊,阴复而无助湿之嫌;白藓皮,蛇床子祛湿止痒,合而为剂,有滋阴养血,祛湿止痒功能。故慢性湿疹,证属阴虚湿恋者,用之每收显效。凡由于渗液日久,阴伤血耗,皮肤干燥,脱屑发痒,舌红少苔,或舌淡苔光等证属阴虚湿恋者,均可投用本方。
医嘱按疗程服用
按疗程服用
专辑简介朱仁康(—),字行健,男,祖籍江苏无锡,中国皮外科专家。早年从其兄长及江南外科名医章治康先生学医,年到上海市青海路公费医疗门诊部任外科医生,年由卫生部选调至中医研究院工作。于年5医院,任中医外科主任,亦称疮疡外科。医院外科研究所。编著有《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中西医学汇综》、《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等。
朱仁康,早年从师学医。后在苏州、上海开业行医。曾主编《国医导报》。建国后,历任卫生医院外科主任,医院外科主任、皮肤科主任、研究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届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顾问。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擅长治疗疮疡、银屑病、痔瘘等。年创制克银方,治疗银屑病,疗效较高。年创用滋阴除湿法,提高了治疗湿疹的疗效。
典型案例
赵某,男,年近八旬。双膝下至足背泛起湿疹6年余,反复发作,皮肤呈黯褐色,表面粗糙,覆有干痂皱皮,下腿紧胀刺痒,搔痒处糜烂渗水。某医院诊为慢性湿疹,经中西药调治,疗效不显。初诊时,自述刺痒难忍,反复搔抓,糜烂渗水增加,结痂连片,干燥脱落,此起彼伏,痛苦异常,伴有咽干口渴、大便干、舌红苔薄黄、脉沉滑。诸症杂沓纷纭,虚实相兼,然以湿热诸症较为突出。初予龙胆泻肝汤化裁以清热利湿,外用生地榆、黄柏水煎温敷患处。5日后复诊,诸症同前。虑其湿热久羁,非数日所能清利,仍投原方内服外敷,续用10日。三诊:诸症仍有增无减,口燥便干,痂皮脱落更甚。患处湿敷,敷则渗水止,停则水湿出,刺痒难忍,夜不能寐。利湿而湿不除,清热而热反甚。治不中的,必有因未审。细观察其形赢体弱,肌肤干燥失润,虽口咽干燥但饮水不多,舌红绛少津,脉沉滑细无力。辨证为阴虚于内,湿盛于外,本虚标实之证,法当滋阴除湿。处方:生地30克当归12克丹参-t5克玄参12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白藓皮10克蛇床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剂。7日后复诊,咽干口燥好转,刺痒稍减。效不更方,连服半月,瘙痒明显减轻,夜卧转安,患处糜烂渐收,大片痴皮脱落,唯肤色变化较慢。遂在原方基础生加红花、牛膝、黄柏以活血化瘀,清利湿热;酌配砂仁、陈皮理气调胃,而防生地、玄参久用滞脾碍胃之弊。坚持治疗半年多,基本治愈:双下肢皮肤恢复正常,唯色素沉着未去。
购买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