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或“风团”、“风疙瘩”,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常表现在皮肤或黏膜上,为一种局限性、暂时性或瘙痒性的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的皮肤病。
荨麻疹多与变态(过敏)反应有关,大多数属于Ⅰ型(速发型)变态反应,少数属于Ⅱ型(细胞毒性)、Ⅲ型(免疫复合物型)反应,但通常所说的荨麻疹为Ⅰ型变态反应。
荨麻疹可由接触多种物质引起,包括异种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动物蛋白(蛋、肉、虾、蟹等)、细菌、病毒、寄生虫、毛皮、羽毛、空气中的植物花粉及尘螨以及油漆、染料、塑料、化学纤维和用药(阿司匹林、阿托品、青霉素、吗啡、磺胺、维生素B1)等。此外,物理因素(冷、热、光)、病灶(龋齿、扁桃体炎)、胃肠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以及精神紧张也可引发。依据荨麻疹发生的频率及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荨麻疹。
一、临床表现急性荨麻疹多突然发作,先有皮肤瘙痒感或灼热感,迅速出现红斑,继而形成淡红色风团,略高出皮肤表面,大小和形态不一,有时可融合成大片。严重时可伴有发热、头痛,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喉头黏膜水肿,严重者可有胸闷、呼吸困难或窒息。
发生在四肢末端有肿胀感觉,发生在眼睑时则引起局部高度水肿。一般急性荨麻疹持续数日,1~2周可痊愈。病裎超过6周者称为慢性荨麻疹,反反复复。
除急性、慢性荨麻疹外,尚可有以下几种类型:
1.热性荨麻疹
多见于青年女性,好发于躯干及上肢,偶见延及面部。皮肤受热(43℃)或发汗后,数分钟出现局部风团,直径在0.5cm以下,肿胀而发红,色泽较淡,有瘙痒、疼痛或灼热感,瞳孔略小,心率减慢。
2.冷性荨麻疹
十分常见,多从婴儿时期起发病,可持续终生。在暴露于冷空气和接触冷水时,或以冰块置于前臂躯侧,历时3~5min,手部或面部出现水肿及痛性风团,持续30min至数小时可消退,并伴有发热、头痛、呼吸道症状、关节痛和白细胞计数升高。
3.巨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好发于眼睑、口唇、外生殖器,也可发生于口腔、舌、喉头黏膜等组织疏松部分,多为一侧单发,偶见有发生两处以上者。自觉轻度瘙痒及紧绷感,如发生于喉头黏膜,可引起窒息。另皮损多在夜间出现,为一种局限性、水肿斑
块,无指压性凹陷,边缘不清,呈肤色、淡红色或苍白色,一般于数小时后消退,但可复发。
4.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
采用锐器或指甲划过皮肤后,沿着划痕发生条状淡红色隆起,伴有瘙痒,可并发荨麻疹。
皮肤划痕症
二、药物治疗《国家非处方药目录》收录的抗过敏药活性成分有异丙嗪、氯苯那敛、苯海拉明、去氯羟嗪、赛庚啶;过敏活性物质阻释剂有色甘酸钠、酮替芬。
1.非处方药
(1)异丙嗪可对抗组胺所致的毛细血管扩张,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对治疗皮肤黏膜的变态反应效果良好,其中以对荨麻疹较好,口服,一次6.25~12.5mg,一日1~3次。氯苯那敏对抗组胺过敏作用超过异丙嗪和苯海拉明,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弱,口服,一次4~8mg,一日3次;同时宜合并口服维生素C及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片等。
(2)对伴随血管性水肿的荨麻疹,可选用赛庚啶,成人,口服,一次2~4mg,6岁以下儿童一次1mg,6岁以上儿童一次2mg,一日2~3次。
(3)局部用药选择具止痒和收敛作用的洗剂,如薄荷酚洗剂(含薄荷、酚、氧化锌、乙醇)或炉甘石洗剂涂敷,一日3次。
2.处方药
对病情严重者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处方药:推荐口服第2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或地氯雷他定。对急性者或伴有胃肠道症状时,酌情口服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
三、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1)鉴于抗过敏药可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组胺受体产生抑制作用,引起镇静、困倦、嗜睡反应,多数人都能在数日内耐受。但对驾车、高空作业、精密机械操作者,在工作前不得服用或在服用后间隔6小时以上再从事上述活动。
(2)多数抗过敏药具有轻重不同的抗胆碱作用,表现为口干;对闭角型青光眼者可引起眼压增高;对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老年男性者可能引起尿潴留,给药时应予注意。另抗过敏药不良反应常见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不适、便秘、腹泻等,且上述不良反应随药物使用时间延长而减轻或消失,若进食时服药也可减轻。
(3)依巴斯汀可能抑制心脏钾离子慢通道,有引起尖端扭辖型室性心动过速或Q-T间期延长的危险。故应严格掌握剂量,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同时对血钾浓度过低者适当补充钾、镁。患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者不宜应用。对肝脏功能缺陷者和心律失常者慎用;对6岁以下儿童慎用。
(4)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抗过敏药。
(5)体重增加是某些抗过敏药的另一方面的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与长期大量应用后加速胃排空、增加食欲有关。其中以赛庚啶、酮替芬为甚。
(6)抗过敏药的应用必须及时,以较快地抑制组胺和一系列反应。但H,受体阻断剂可抑制皮肤对组胺的反应,对拟进行变应原皮试者,应在停止使用48~72h后进行。
(7)如感觉到皮疹加剧,或喉头黏膜水肿、胸闷、呼吸困难或窒息,或应用抗过敏药物3天后仍不见疗效时,医院诊治。
(8)用药期间宜进清淡饮食,禁忌辛辣食物或腥膻食物,避免搔抓皮肤或热水洗烫,并暂停使用肥皂。另服用抗过敏药期间不宜饮酒或同时服用镇静催眠药及抗抑郁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