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疹子:荨麻疹
荨麻疹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各种致敏因素,如药物、食品、花粉、感染等引起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中医称荨麻疹为"隐疹"、"风瘙隐疹"等名,俗称"风疹块"、"风疙瘩"。中医认为本病有内、外两种原因;内因为禀赋不耐,气血虚弱,卫外失固;外因为虚邪贼风侵袭,或由辛辣厚味而致胃肠积热,郁于肌肤,化热生风,或因鱼虾、药物、异味等多种因素诱发。多突然发病,先出现剧烈瘙痒,随即发生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红色、肤色或苍白色风团,皮疹迅起迅消,消退后不留痕迹。可于l天内反复多次出疹。皮疹可泛发全身,也可累及黏膜。若消化道受累,可发生上腹疼痛、恶心、呕灶等。呼吸系统受累可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短期发作即消失者,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者,为慢性荨麻疹。皮疹呈白色。遇风加剧。得暖则减,多属风寒,皮疹色红者多属风热,身困重者多为风湿。寻麻症的中医辨症
荨麻疹的发病与个体的易感有关,急性发作主要是由于素体脾虚,或肠胃湿热,湿留皮肤,复感风邪。湿与风结合,风的特点善行而数变,所以发病突然。慢性荨麻疹为气血不足,卫外不固,复感风邪而发病。外邪侵袭首先侵犯皮毛,久病则致肺气虚,皮肤腠理疏松,卫外不固。脾主肌肉,运化水湿,脾虚失运,水湿运化失常,湿邪停滞,导致荨麻疹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总之,治疗本病要处理好祛湿、活血、祛风的治疗方法。分型论治外感风寒:症见皮肤突然出现瘙痒,很快发生疹块,愈抓愈痒,全身泛发粉白色或苍白色风团样扁平丘疹,遇风遇冷加剧,得暖可缓解。舌苔薄白或微腻,脉象濡缓。治宜活血祛风,燥湿透表。
外感风热:症见全身或暴露的部位出现风团样扁平丘疹,稍高于皮肤,疹块色红,剧痒,遇热加剧,遇冷减轻。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治宜活血祛风,清热祛湿。
肠胃湿热:症见除皮肤突然出现疹块瘙痒,时起时消等症状外,发作时还伴有消化道症状,纳差,腹胀,腹痛,大便干或溏泄,甚至恶心呕吐,全身乏力。舌苔黄腻,舌质红,脉象滑数。治宜活血祛风,健脾燥湿。
气血虚弱:症见全身反复出现淡红色风团,多年不愈,遇风、遇冷即发,或在劳累后发作。同时伴有全身乏力,心慌气短等症状。舌苔薄白,舌质淡,脉象细弱。治宜补气健脾,活血祛风。环保酵素涂抹荨麻疹在饮用综合水果酵素同时配合艾灸效果更佳環保酵素有效去除怪异气味,霉菌,尘垢,油污;分解和消灭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去除宠物气味,减少寄生虫生长;去除农药,重金属,细菌,虫卵等。
酵素的作用在于从整体上改善体质,通过产生活力和体能,来提升免疫力和自愈功能而获得疗效。人体自愈力是非常强大的!而药物是靶向治疗,特别是西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功能来改善症状以减轻痛苦,药物只是表面抑制了你的病痛!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各种致敏因素,如药物、食品、花粉、感染等引起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中医称荨麻疹为"隐疹"、"风瘙隐疹"等名,俗称"风疹块"、"风疙瘩"。中医认为本病有内、外两种原因;内因为禀赋不耐,气血虚弱,卫外失固;外因为虚邪贼风侵袭,或由辛辣厚味而致胃肠积热,郁于肌肤,化热生风,或因鱼虾、药物、异味等多种因素诱发。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第1天肺俞47-双穴曲池45-双穴大椎47-单穴神阙48-单穴第2天膈俞47-双穴血海42-双穴神阙48-单穴第3天脾俞48-双穴阴陵泉42-双穴神阙48-单穴第4天肝俞45-双穴阳陵泉45-双穴神阙48-单穴注:以上穴位循环灸。艾灸治疗荨麻疹效果好。急性荨麻疹多与风寒外束及饮食不适有关,慢性者必有脾胃不和,肠腑积滞,故临床常可见到患者灸后泻下浊物,病即向愈。摘自《马氏温灸法》高xx,男性,42岁。病史及症状:9个月前开始全身起大小不等,浅红色风团,以面部及手部最严重,病情时轻时重,尚有消化不良,口渴,大便量少,小便短赤,腰痛,乏力等症状,容易感冒。自发病至今,不能工作。调理:处方:1日,中脘、足三里各34分钟;2日,下脘、天枢各30分钟,气海60分钟;3日,期门30分钟,太冲25分钟;4日,关元30分钟,三阴交25分钟,中极60分钟;5日,三焦俞、曲池各25分钟;6日,肝俞25分钟,章门30分钟;7日,脾俞25分钟,不容30分钟;8日,肾俞30分钟,照海25分钟。以上8日穴循环灸,每日灸神阙穴30分钟。施灸后,间断泻下数次粘液样便及水样便,自觉腹中非常舒服,荨麻疹随之减轻,灸至第10天,屁多,大便已正常,新起的荨麻疹已很少,唯小便黄赤,加灸关元、中极各30分钟,三阴交25分钟以助膀光之热下行,共灸24天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