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按病程长短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平时说的“过敏、起风团”几乎很多人都遇到过,大部分都是急性的表现,突然发病,症状很快消失,不治自愈。只有少数患者反复发病形成慢性荨麻疹。
其实,荨麻疹这个病并不可怕,只要针对性用药,坚持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临床工作中遇到很多这样的病例,将常见问题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第一,排斥西药。有些人认为西药副作用大,中药安全。其实这个观点并不全对,中药、西药各有各的优势。对于荨麻疹来讲,西药治疗非常有必要。常用的是抗组胺药,具有作用快,服用方便,副作用小等优点,常用的如氯雷他定片、扑尔敏、西替利嗪片、赛庚啶等。
第二,盲目求快。刚才说的抗组胺药并不是激素,见效也不慢,但也有比抗组胺药更快的,就是激素类药物,比如地塞米松、强的松(泼尼松),作用快反弹也快,在药物作用消失后症状就会再次出现,更容易形成慢性荨麻疹。激素药物治疗适用于严重的急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伴有呼吸道症状,特别是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及过敏性休克者,需要用激素、肾上腺素。
第三,随意用中药。急性荨麻疹用抗组胺类药物就可以治愈,而慢性荨麻疹需要以中药治疗为主。很多人都会看药物说明买药,只看到药盒上说明治什么病的,并不知道自己患的是哪种类型的病。每个人的病情是不同的,有些患者说用过中药、也用过中成药都没见效果。这里需要强调一下,中医的精髓——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虽说荨麻疹是常见病,但荨麻疹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局部或全身突然成片出现风团,迅速消退,不留痕迹,剧烈瘙痒。但也有些特殊类型的荨麻疹,如:胆碱能性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血清病性荨麻疹、胃肠型荨麻疹、血管炎性荨麻疹。从西药的作用原理分析无论哪种荨麻疹,用抗组胺类药物都有效果,但效果也有差异,还需要配合每个人的具体症状调配用药,特别是中药,需要辨证施治。
第四,过于依赖化验检查。常规化验只能做为诊断、用药的参考,特别是查过敏原,实际意义不大。过敏反应的发生是过敏原与自身抗体反应引发的,如果能确定对某一种物质过敏,避开这种过敏原就可以避免再发病。但是,实际上很难确定具体的过敏原,或者即使确定了也无法避开。很多患者查过敏原后感觉到无法生存,除食物类外,还有花粉、动物皮毛、挥发性物品,外界的冷、热、光、压力、摩擦,甚至精神紧张、兴奋都可能是诱发因素。对于经常过敏的患者,需要改变的是自身的敏感性体质,而不是外界环境。
第五,夸大脱敏治疗的作用。脱敏只适于极少数患者,是针对某种过敏原进行的,如果过敏原无法确定或已知的过敏原非常多,就很难进行有效的脱敏治疗。
在此也给慢性荨麻疹患者提些建议
第一,建议每个慢性荨麻疹患者都做过敏“日记”,就象小学生写日记一样,将发病之前、发病过程中以及症状消退的详细过程记录下来。每次发病可能都有不同的过敏原,也有可能是相同的诱发因素,做好记录便于以后总结,对预防、治疗都有重大参考意义,这比化验过敏原更实用。
第二,建议化验检查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生长于胃,可引起胃炎、溃疡,甚至胃癌,也与慢性荨麻疹有很大关系。以前是建议有胃部症状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检查幽门螺杆菌,后来发现,没有胃部症状的患者化验幽门螺杆菌时阳性率也非常高。所以慢性荨麻疹患者及时做这项检查,对于阳性者及时用药,一般14天就可以杀灭,可减少荨麻疹复发。
第三,关于忌口问题。我认为在没有确定某种食物过敏之前就没必要忌口。不同人过敏原也不同,别人不能吃的食物你也许能吃。人体需要均衡营养,如果盲目忌口反而会出现营养不良。刚才提到做“过敏日记”也可以为忌口提供参考,如果发现吃某种食物后诱发症状出现,则应避免再食用。
总之,慢性荨麻疹并不是绝症,是可以治愈的。对待疾病应该有必胜的信心,同时也应该有科学的方法,就是平时常说的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通过系统性治疗就可以彻底解决荨麻疹问题。
王军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