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http://m.39.net/pf/a_6644727.html
这些有关食品安全常识的
小贴士,请收好!
都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总是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解基本的食物安全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是有关食品安全的小常识,请收好!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最为常见的食物中毒,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对于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1.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怎么发生的?(1)生熟交叉污染
生的肉、水产品或其他食品原料、半成品,往往带有各种各样的致病菌,在加工处理过程中如果生、熟食品混放,或者生、熟食品的工用具混用,就会使熟食受到致病菌的污染,而熟食在食用前一般不再经过加热,因此一旦受到致病菌污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2)食物未烧熟煮透
生的食物即使带有致病菌,通过彻底的加热烹调,也能杀灭绝大多数的细菌,确保食用安全。但如果烹调前未彻底解冻、一锅烧煮量太大或烧制时间不足等,使食品未烧熟煮透,就会导致致病菌未被杀灭,从而引发食物中毒。(3)食品贮存温度、时间控制不当
细菌达到一定数量就会引起食物中毒,而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一般致病菌在25—35℃的温度条件下,每过15-3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即细菌数量翻一番。如熟食上原有个致病菌,存放在室温条件下,经过4小时,就会超过万个,足以引起食用者发生食物中毒。而细菌在低于5℃的温度下,基本停止了生长繁殖;在高于65℃的温度下,也基本无法存活。
2.如何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针对上述常见的发生原因,应从以下三方面采取措施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首先是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其次是控制细菌生长繁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杀灭病原菌。具体的措施包括:一是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
(1)生熟分开
处理凉菜要使用消毒后的刀和砧板。生熟食品的容器、工用具要严格分开摆放和使用;从事粗加工或接触生食品后,应洗手消毒后才能从事凉菜切配。
(2)使用洁净的水和安全的食品原料
熟食品的加工处理要使用洁净的水;选择来源正规、优质新鲜的食品原料;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加工操作,并尽量缩短加工后至食用前的存放时间。二是控制细菌生长繁殖
(1)控制温度
鲜肉、禽类、鱼类和乳品冷藏温度应低于5℃。
冷冻食品不宜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化冻,保证安全的做法是在5℃以下温度解冻,或在21℃以下的流动水中解冻。
(2)控制时间
冰箱中的生鲜原料、半成品等,储存时间不要太长,使用时要注意先进先出。
三是杀灭病原菌
(3)烧熟煮透
烹调食品时,必须使食品中心温度超过70℃;在10~60℃条件下存放超过2小时的菜肴,食用前要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已变质的食品可能含有耐热(加热也不能破坏)的细菌毒素,不得再加热食用;冷冻食品原料宜彻底解冻后加热,避免产生外熟内生的现象。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主要有以下几种:
1.“瘦肉精”中毒
中毒原因:食用了含有瘦肉精的猪肉、猪内脏等。
主要症状:—般在食用后30分钟至2小时内发病,症状为心跳加快、肌肉震颤、头晕、恶心、脸色潮红等。
预防方法: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如果发现猪肉肉色较深、肉质鲜艳,后臀肌肉饱满突出,脂肪非常薄,这种猪肉则可能含有瘦肉精。
2.有机磷农药中毒
中毒原因:食用了残留有机磷农药的蔬菜、水果等。
主要症状:—般在食用后2小时内发病,症状为头痛、头晕、腹痛、恶心、呕吐、流涎、多汗、视力模糊等,严重者瞳孔缩小、呼吸困难、昏迷,直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预防方法: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蔬菜粗加工时用蔬果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3.亚硝酸盐中毒
中毒原因: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或味精加入食物中,或食用了刚腌制不久的腌制菜。
主要症状:一般在食用后1至3小时内发病,主要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青紫等缺氧症状,自觉症状有头晕、乏力、心律快、呼吸急促,严重者会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最严重的可因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
预防方法:如自制肴肉、腌腊肉,严格按每公斤肉品0.15克亚硝酸盐的量使用,并应与肉品充分混匀;亚硝酸盐要明显标识,加锁存放;不使用来历不明的“盐”或“味精”;尽量少使用暴腌菜。
三、有毒动植物中毒的预防?
常见的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主要有以下几种:
1.河豚鱼中毒
中毒原因:误食河豚鱼或河豚鱼加工处理不当。
主要症状:一般在食用后数分钟至3小时内发病,症状为腹部不适、口唇指端麻木、四肢乏力继而麻痹甚至瘫痪、血压下降、昏迷,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预防方法:不食用任何品种的河豚鱼(巴鱼)或河豚鱼干制品。国家禁止在餐饮服务单位加工制作河豚鱼。
2.高组胺鱼类中毒
中毒原因:食用了不新鲜的高组胺鱼类(如鲐鱼、秋刀鱼、金枪鱼等青皮红肉鱼)。
主要症状:一般在食用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病,症状为面部、胸部及全身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并伴有头疼、头晕、心跳呼吸加快等,皮肤可出现斑疹或荨麻疹。
预防方法:采购新鲜的鱼,如发现鱼眼变红、色泽黯淡、鱼体无弹性时,不要购买;储存要保持低温冷藏;烹调时放醋,可以使鱼体内的组胺含量下降。
3.豆荚类中毒
中毒原因:四季豆、扁豆、刀豆、虹豆等豆荚类食品未烧熟煮透,其中的皂素、红细胞凝集素等有毒物质未被彻底破坏。
主要症状:一般在食用后1至5小时内发病,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出冷汗等。
预防方法:烹调时先将豆荚类食品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熟。
4.豆浆中毒
中毒原因:豆浆未经彻底煮沸,其中的皂素、抗胰蛋白酶等有毒物质未被彻底破坏。
主要症状:在食用后30分钟至1小时内,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头晕、无力等中毒症状。
预防方法: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沸腾5分钟左右。
5.发芽马铃薯中毒
中毒原因:马铃薯中含有―种对人体有害的称为“龙葵素”的生物碱。平时马铃薯中含量极微,但发芽马铃薯的芽眼、芽根和变绿、溃烂的地方,龙葵素含量很高。人吃了大量的发芽马铃薯后,会出现龙葵素中毒症状。
主要症状:轻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昏迷抽搐等现象,严重者还可因心肺麻痹而死亡。
预防方法:发芽的马铃薯尽量不要吃,如发芽不严重,可将芽眼彻底挖除干净,并削去发绿部分,然后放在冷水里浸泡1小时左右,龙葵素便会溶解在水中。炒马铃薯时再加点醋,烧熟煮烂也可除去毒素。
6.毒蘑菇中毒
中毒原因:毒蘑菇在自然界到处都有,从外观上却很难与无毒蘑菇分别开来,毒蘑菇一旦被误食,就会引起中毒,甚至引起死亡。
主要症状:由于毒蘑菇的种类很多,所含毒素的种类也不一样,因此中毒表现有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出四种类型:胃肠炎型大多在食用10多分钟至2小时左右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单纯由胃肠毒引起的中毒,通常病程短,预后较好,死亡率较低;神经精神型多出现精神兴奋或错乱,或精神抑制及幻觉等表现;溶血型除了胃肠道症状外,在中毒一两天内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肝损害型由于毒蘑菇的毒性大,会出现肝脏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等表现。
预防方法:切勿采摘、进食野生蘑菇,也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蘑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