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丙肝分布较广,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在预防丙肝的措施上,筛选献血员是重要一环,凡血中抗-HCV阳性或HCVRNA阳性均不能作为献血员。
治疗建议:
病毒性肝炎目前还缺乏可靠的特效治疗方法.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病原,不同临床类型及组织学损害区别对待.各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均以足够的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和损害肝脏药物。
(一)急性肝炎一般为自限性,多可完全康复.以一般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急性期应进行隔离,症状明显及有黄疸者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劳。
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工作.予清淡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蛋白质摄入争取达到每日1—1.5g/kg,热量不足者应静脉补充葡萄糖.辅以药物对症及恢复肝共冷,药物不宜太多,以免加重肝脏负担.一般不采用抗病毒治疗,极性丙型肝炎则是例外,因急性丙型肝炎容易转为慢性,早期应用抗病毒药可减少转慢率.可选用干干扰素或长效干扰素,疗程24周,可同时加用利巴韦林治疗。
(二)慢性肝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包括合理的休息和营养,心理平衡,改善和恢复肝功能,调节机体免疫,抗病毒,抗纤维化等治疗。
1、一般治疗
(1)适当休息:症状明显或病情较重者应强调卧床休息,卧床可增加肝流量,有助恢复.病情轻者以活动后不觉批发为度。
(2)合理饮食: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得益消化食物有利肝脏修复,不必过分强调高营养,以防发生脂肪肝,避免饮酒。
(3)心理平衡:使病人有正确的疾病观,对肝炎治疗应有耐心和信心.切勿乱投医,以免延误治疗。
2、药物治疗丙型肝炎唯一有效的是抗病毒治疗,即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目的是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变;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延缓肝硬化和HCC的发生.符合适应针者营业员进行抗病毒治疗。
(三)重症肝炎原则是以支持和对症疗法为基础的综合性治疗,促进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对于难以保守恢复的病例,有条件时可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争取行肝移植.
肝炎的三种症状:
1、急性肝炎起病较急,常有畏寒,发热,乏力,头痛,纳差,恶心,呕吐等急性感染或黄疸前期症状.肝大质偏软,ALT显著升高.黄疸型肝炎血清胆红素17.1umol/L,尿胆红素阳性.黄疸型肝炎的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三期经过明显,病程6个月以内。
2、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有慢性肝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改变者.常有乏力,厌油,肝区不适等症状,可有肝病面容,肝掌,痴,胸前毛系血管扩张,肝大质偏硬,脾大等体征.根据病情轻重,实验室指标改变(表3—1—2)综合评定轻,中,重三度。
3、重型肝炎主要有:极度疲乏;严重消化道症状如频繁呕吐,呃逆;黄疸迅速加深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肝脏进行性缩小;出血倾向,PTA40%,皮肤,粘膜出血;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等严重并发症.急性黄疸肝炎病情迅速恶化,2周内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或其他重型肝炎表现者,为急性重型肝炎;15天至20周出现上述表现者为性肝炎病史.乏力,腹胀,尿少,肝掌,痴,脾大,腹水,脚肿,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白蛋白下降,A/G倒置等肝功能受损和门脉高压表现。
意见建议:
1、急性肝炎多数患者在3个月内临床康复.急性丙型肝炎50%—80%转为慢性或病毒携带。
2、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患者一般预后良好;重度慢性肝炎预后较差,约80%五年内发展成肝硬化,少部分可转为HCC,病死率高达45%.中度慢性肝炎预后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慢性丙型肝炎预后较乙型肝炎好。
3、重型肝炎预后不良,病死率50%—70%.年龄较小,治疗及时,无并发症病死率较低.急性重要型肝炎存活者,远期预后较好多不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亚急性重型肝炎存活者多数转为慢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最高,可达80%以上,存活者病情可多次反复。
4、淤胆型肝炎急性者预后较好,一般都能康复,慢性者预后较差,容易发展成胆汁性肝硬化。
5、肝炎后肝硬化静止性肝硬化可较长时间维持生命,活动性肝硬化预后不良。
生活护理:
病毒性肝炎目前还缺乏可靠的特效治疗方法.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病原,不同临床类型及组织学损害区别对待.各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均以足够的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和损害肝脏药物。
专家说:丙肝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丙肝分布较广,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丙肝病毒是一种直径不到80纳米,有包膜的单股正链核糖核酸(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家系。
丙肝病毒感染后,人体并不产生对同源或异源病毒的免疫保护作用,目前尚无疫苗可用。有人使用非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作为被动免疫,其效果亦欠佳,似乎没有中和抗体。
因此,目前预防丙肝只能通过间接手段。
①尽量减少输血。
②尽量用志愿供血者的血,而不用职业供血者的血。
③筛查供血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肝抗体及乙肝核心抗体。
④进行有创检查或治疗时,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
⑤采取教育和宣传手段,禁毒。
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治白癜风的外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