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图查看详情!
8岁的男童,几年前被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在医生的推荐下做了一种被称为“食物特异性IgG”的血清检测,用来查“过敏原”。检查结果让妈妈相当崩溃:大米、小麦面粉、西红柿、鸡蛋、牛奶……好多种常见食物被查出阳性,医生要求“这些都尽量别吃”。
—
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女孩,爱吃火锅、涮羊肉,可是一吃就满脸长痘痘(痤疮),让她苦恼不已。医院的皮肤科“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能不再对辣椒和羊肉过敏?”
—
上有幼儿园的4岁女童,冬天抱出家门在室外呆一会儿就喉咙痒、咳嗽。为了预防孩子的“冷空气过敏症”发作,爸爸妈妈冬天只好尽量不带她出门,呆在温暖的空调房里。
吃海鲜“过敏”的中年男子,发病得相当“任性”:吃新鲜虾并不过敏,吃冷冻了一段时间的虾才过敏;只吃一两只虾不过敏,吃半盘就过敏,让人摸不着头脑……
上面这些令人烦恼的“过敏症”患者,全都是王良录和孟娟两位医生在门诊中曾遇到过的真实病例。这些患者的遭遇固然很令人同情,但两位过敏性疾病专家听了都有些哭笑不得:因为他们的这些情况,全部都不是真正的过敏!
王良录:
我发现,很多时候老百姓所说的“过敏”,其实和医学上的概念“过敏”相去甚远。
很多人觉得我吃了某种食物或接触了某种东西之后,身体上出现了一些症状或反应,就是对这个东西过敏,其实并不是这样。
这种错误概念,造成了大众对过敏性疾病的很多误解。
过敏是什么?
王良录医生介绍,过敏是人体对过敏原产生异常免疫反应所引起的。:
正常的情况下,当外来物质进入人体后,如果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有用或无害物质,这些物质将与人体和谐相处,最终将被吸收、利用或被自然排出。如果被识别为有害物质,免疫系统立即做出反应,将其驱除或消灭,免疫系统就是这样保护我们的。
但是,如果免疫系统出错了,对无害物质进行了攻击,甚至进而损伤机体,这种情况就称为“变态反应”,也就是过敏。
可见,过敏性疾病有两个限定要素,第一是接触了过敏原,第二是由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异常免疫反应造成。
那些被错认的“过敏”:
到底有多少帽子错扣给了它们?
为什么说文章开头那几个病例都不是过敏?两位医生一一做了分析:
因痤疮而烦恼的年轻女孩——
虽然辣椒、羊肉对有些人可能是食物过敏原,但痤疮是由内分泌失调造成的,在这个病例里,羊肉和辣椒只是作为化学性刺激物,通过血管扩张、促进油脂分泌等作用,诱发或加重了痤疮症状,不是过敏。
—
“冷空气恐惧症”的孩子——
冷空气是一种物理刺激而不是过敏原,导致的并非过敏反应,而是刺激性反应,刺激鼻腔黏膜的末梢神经引起症状。
—
海鲜“选择性过敏”的男患者——
不新鲜的海鲜诱发的症状并不是对海鲜过敏造成的,而是不新鲜的海鲜蛋白分解产生的一些物质(组胺或酪胺)所诱发的,摄入超过一定量的才会表现出来。
王良录介绍,过敏性疾病的种类其实比大家想像得要少,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呼吸道过敏
主要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
皮肤过敏
在偶发的、急性重症荨麻疹中,有一部分跟过敏有关。注意!——慢性荨麻疹大多数跟过敏特别是食物过敏没关系。
婴儿湿疹、儿童特异性皮炎,有一部分跟过敏有关。
药物过敏引起的药疹。
其他过敏
过敏性结膜炎(眼睛痒)、食物过敏、药物过敏、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等。
其中,最常被老百姓提起的就是食物过敏了。
王良录:
中医里有“发物”的概念,代表了老百姓所认为的吃了容易“过敏”的食物。
在他的诊疗经验中,约有25%的人因认为自己对食物过敏而就诊。但实际上,国外对食物过敏的人群患病率做过统计,儿童食物过敏的人群患病率约为2%~8%,成人远远低于儿童。
从这个统计数字的对比就可以看出来,到底有多“食物过敏”是被扣错了帽子。
那些“被过敏”的过敏原:
你的检测做错了吗?
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被诊断为“多种食物过敏”的8岁男孩,是孟娟医生的患者。
这个孩子虽然一直和清单上的食物绝缘,但是忌口两年下来,孩子的哮喘不但没有根治,还查出了营养不良、贫血。同时,全家人的餐桌也受到很严格的限制,一家子实在是苦不堪言。
医院看病后,孩医院,孟娟医生重新安排了检测,才发现那些食物都不是真正导致他过敏的罪魁祸首,他真正的过敏原是尘螨。
“当听我说那些食物都可以吃时,她妈妈在我面前一下就嚎啕大哭起来,可见这种误诊让孩子和父母受了多少折磨,”孟娟感慨地说。
孟娟:
这个孩子没能找对过敏原,问题出在诊断方法上。
他做的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并不能真正地筛选出过敏的食物。
以下文字含较多医学专业知识
可以直接下拖看结论
向下滑动查看
食物特异性IgG是什么?
当某一种食物被食入后,有一部分人的免疫系统会将它识别出来并产生一种特定的免疫蛋白抗体,这就是食物特异性IgG。
两位医生强调,食物特异性IgG是免疫系统对食物暴露的一个记号,只能代表机体接触了食物,不代表它会引起过敏症状。国外经过近30年的临床观察,许多特异性IgG检测为阳性的食物在进食后并没有出现过敏的临床症状,已证实它不该作为过敏的诊断依据。
“食物特异性IgG与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均无关,不应作为食物过敏及食物不耐受的检测项目,”王良录称,在国外,欧洲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EAACI)和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会(AAAAI)均不推荐食物特异性IgG用于食物过敏的诊断。
真正和过敏反应直接相关的抗体,是过敏原特异性IgE。两位医生都表示,特异性IgE检测才可能提示潜在的过敏原,在寻找过敏原时推荐做这个检测。
同时他们也建议,患者在确诊过敏及检测过敏原时,应该到检测水平高、医院去就诊,并向过敏性疾病专业的医生咨询,对检测结果的解读也会更准确。
太长不看的结论
↓↓↓↓
查过敏原
不要做特异性IgG检测
要做特异性IgE检测
一个字母之差,结论大不同!
过敏性疾病:
我到底拿你该怎么办?
过敏性疾病经常发作、迁延不愈,实在是一件恼人的事。患有过敏性疾病的人,到底怎么预防、治疗呢?
王良录和孟娟介绍,一些轻微症状的过敏,可以不处理或单纯控制症状即可。如果症状较重,一定要规范诊断、规范治疗。
诊断
问病史
明确症状是否为过敏相关症状
正确的过敏原检测方法
皮肤点刺、特异性IgE检测
以上还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做过敏原激发实验。
治疗
一定要“三管齐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药物对症处理,控制症状
过敏性疾病的治疗药物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虽然这些药物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但不可避免的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例如有些患者接受鼻喷激素类药物长时间治疗会有鼻干、鼻出血的风险。一些口服的抗组胺类的药物有心脏毒副作用、嗜睡作用等。
二、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如果确诊过敏原是食物、药物、宠物等可完全避免接触的,那么可以通过不接触、不摄入来避免。而对于尘螨、霉菌、花粉等气传过敏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暴露量,从而减轻症状。
孟娟介绍,四川地区最常见的气传过敏原是尘螨和霉菌,这跟本地潮湿温暖的气候有关。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减少生活环境中的尘螨和霉菌:
对于尘螨过敏的预防措施:
保持房间通风、干燥
房间定期清扫,湿式除尘
避免使用地毯、毛毯、羽绒被、布艺沙发、厚窗帘
卧室内不要放电视、书籍、字画
床上用品每周用>55℃的热水洗涤、日晒
使用防尘螨床罩、枕套
空调、空气净化器定期更换滤网
使用特殊除螨吸尘器
对于霉菌过敏的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特别是卫生间)干燥通风,保持相对湿度<50°
不要居住在平房、一层或地下室
夏季衣服随换随洗
室内、阳台不要养花
及时清理垃圾,勿大量贮存蔬菜、水果
定期清理冰箱、垃圾桶、下水道、空调滤网
避免接触枯叶、垃圾、土壤、堆肥
尽量避免在室内游泳池、蒸汽浴室、温室花房逗留
三、免疫(脱敏)治疗
孟娟医生表示,做到以上的预防措施,可以尽量降低过敏原的暴露量,但是不可能从我们的生活中去除它们。
而一般的对症治疗的药物只能暂时控制症状,所以很多病人很困扰,为什么我的症状用药就好,停药就发?
因此对于患者不能完全避免接触的气传过敏原,比如尘螨、霉菌、花粉等,可以采取脱敏治疗(又称为特异性免疫治疗),这种治疗是针对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患者的一种对因治疗的方法。
脱敏治疗
将患者的过敏原提取物配制成制剂,经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等途径使之与患者反复接触,剂量由小到大,浓度由低到高,达到维持剂量后,维持足够的疗程,从而提高患者对这种过敏原的耐受性。
脱敏治疗的好处是可以使患者再接触过敏原时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症状控制药物可以明显减少使用或者不用;脱敏治疗停药后还能长时间维持疗效;能够阻断过敏性鼻炎患者发展成哮喘、预防新的过敏原出现。
——
听了两位专家对于过敏性疾病的科普,你知道自己或者孩子的过敏为啥老是治不好了吗?
如果你有和这些病例里的患者类似的疑惑,医院找变态反应科或者过敏性疾病的专家,有针对性的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过敏原,针对病因三管齐下,规范治疗。
“其他网友都在看
?这样喝水,会“毁掉”你的肾!一天中最该喝水的7个时间点,你要记住!
?蛋黄好还是蛋白好?一天能吃几个蛋?你可能都答错了......
?养肝等于养命!你常做的这5件事最伤肝,最后一个你一定想不到……
?做菜时,葱姜蒜你可别乱放!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这4类衣服易致癌!快检查一下衣服标签,有这些字的赶紧扔掉!
?晚上9-10点你在干嘛?难怪你一身病!
?立冬之后吃豆胜吃肉!6种豆这样吃,延年又益寿!
?戳以上链接直接浏览?
你身边有“过敏”的亲友吗?
留言告诉大家他们的故事吧!
本文记者/编辑:王欢图片来源:pixabay
四川名医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