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新的荨麻疹治疗指南的精读

医院宋志强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临床特征是瘙痒和风团,通常由免疫和非免疫反应机制介导。国际上两个主要的变态反应组织EAACI/WAO(欧洲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世界变反应组织)和AAAAI/ACAAI(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学院)联合任务组(JTF)都于年发布了有关荨麻疹的诊治指南。参与指南指定的专家来自内科学、儿科学、过敏/免疫学和皮肤病学等领域。这两个组织都独立地回顾了荨麻疹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方面,在许多方面有相同的结论和推荐,但在荨麻疹的评估和治疗上也有一些明显不同。

根据病程是否超过6周可将荨麻疹分为急性和慢性荨麻疹。荨麻疹皮疹通常在24h内消退,但部分皮疹可能会持续到48h。对于皮疹持续超过24~48h、消退后留下色素沉着或皮疹伴有烧灼感,应注意考虑荨麻疹性血管炎的可能,可行组织学检查以证实。在病因上,感染和变态反应因素可能更多与急性荨麻疹相关,而对于慢性荨麻疹,潜在的病因很难找到和确定。变应原诱导的I型变态反应与慢性荨麻疹的发作大多很少相关(其在间歇性发作的荨麻疹中的意义可能更大),EAACI认为食物中的NSAIDs或添加剂可能与每日有症状的荨麻疹相关,但JTF认为相关研究证据等级并不高。除非有病史和体检支持,两个指南都不主张进行过多的实验室检查,因为这些检查并不一定对治疗方案的改变有用。

30%~50%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可检测出针对IgE高亲和力受体或IgE本身的自身抗体,也有一些患者可产生包括甲状腺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和ANA的自身抗体。慢性荨麻疹的自身免疫性可通过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进行检测。有研究显示,虽然ASST阳性和阴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在症状表现和体征无明显差异,但ASST阳性患者病程更长、常需要更多的抗组胺药才能控制症状。JTF认为这些抗体在CU的功能意义尚未完全阐明,建议使用“自身抗体相关的慢性荨麻疹”替代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这一名称。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原则包括去除/避免病因或诱发因素、对症治疗(减少肥大细胞介质释放和对靶器官的作用)和诱导耐受。由于慢性荨麻疹的严重性和临床类型变化很大,因此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第二代抗组胺药是治疗的一线药物。对于常规剂量不能有效控制症状者,可考虑剂量增加2~4倍、联用其他种类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等方案。有研究证实联合应用H1受体阻滞剂和H2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荨麻疹较单用H1受体阻滞剂有效,但也有研究未能证实这一效果。

对抗组胺药物增加剂量或联合使用仍无反应者,可考虑短期应用激素、口服环孢素和静脉使用奥马珠单抗等治疗。补充甲状腺素、避免食物中的假性变应原和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曾在部分研究中证实有效,但因证据级别不高,在慢性荨麻疹的应用价值仍有一定争议。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白癜风权威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jxinjian.com/xzgm/2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