瘾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主要临床特征是: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春季多发。老幼都可罹患,约有15%-20%的人一生中发生过本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者骤发速愈,慢性者可反复发作。
中医古代文献又称风疙瘩、风疹块、风疹等。中医学认为,本病因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可因卫外不固,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表;或因肠胃湿热郁于肌肤;或因气血不足,虚风内生;或因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致风邪搏结于肌肤。几种因素均可导致发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罐疗相关经络穴区,可以直接祛除风寒湿火、瘀滞痰毒,疏通经络气血,扶正气和阴阳,促进本病好转,深度改善相关功能状态。
1
主要穴区: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
2
主穴意义:曲池、合谷属于阳明经穴,可疏风解表,清泄阳明;血海属足太阴经穴,有养血、凉血之功可调理营血,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功;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养血活血、润燥止痒。
3
罐疗方案:按疗程调治效果最佳。每天1次,每次30-60分钟,十天为一疗程。隔日、隔周亦可。综合运用罐疗基本手法。
4
罐疗程序(常规五步):选穴-留罐-点刺发泡-留罐-起罐。
1
辨病归经:调至本病以大肠经和脾经为主。
2
罐疗方案:按疗程调治效果最佳。每天1次,每次30-60分钟,十天为一疗程。综合运用罐疗基本手法、技法。
3
罐疗程序(专业七步):辨病归经-辨证取穴-手法运罐-技法布罐-点刺发泡-适度留罐-规范起罐。
随证配穴
法一:罐疗本病主要穴区,局部病区。风热犯表加大椎、风门疏风清热、调和营卫;风寒束表加风门、肺俞疏风散寒;血虚风噪加风门、脾俞、足三里益气养血、润燥祛风;肠胃实热,加内关、支沟清泻胃肠、通调腑气;女性经期风疹伴有月经不调加关元、肝俞调理冲任。
法二:罐疗神阙、大椎、肺俞、曲池、合谷、大肠俞,局部病区。发病于下肢者加血海、风市、委中;病症顽固者加脾俞、肺俞;发病于背者加膈俞、风门。
法三:罐疗背俞及发病局部。
1
罐疗调至本病效果较好,几次即能退诊止痒。
2
罐具必须严格消毒,专人专用。
3
避免接触各类过敏源。忌食鱼腥、虾蟹、酒类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4
加强体育运动,增强体质。
5
修炼情志,戒怒戒躁,保持乐观、积极、平和的心态与情绪。
6
特别注重和坚持全身经络气血的疏理与疏通,根本改善和提升人体自净、自控、自愈能力。
本文选自《全净通疏经罐疗学》
王静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