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荣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的体会

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是以局部或全身出风团、瘙痒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皮肤科临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历代医家对本病均有描述,如《诸病源侯论·风瘙瘾疹候》中论述:“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现代皮肤病大家徐宜厚《皮科要诀》载:“荨麻疹乃今瘾疹,究其病因众纷纭,言其要旨数金匮,十法论治宜细慎。”他主张对瘾疹立法宜细不宜粗,用药宜详不宜简,并立十法而治。

(一)分类要点

荨麻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季节。临床表现主要是风团。根据病程,一般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两种,前者由于病程短,病位浅,因此在短期内能够治愈,后者则反复发作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皮肤划痕试验可呈阳性,疗效较差。

慢性期常常可见以下特殊型的荨麻疹如:(1)人工性荨麻疹;(2)寒冷性荨麻疹;(3)胆碱能性荨麻疹;(4)压迫性荨麻疹;(5)日光性荨麻疹;(6)水源性荨麻疹;(7)血清病性荨麻疹;(8)自身免疫性黄体酮性荨麻疹;(9)遗传性家族性荨麻疹综合征等。

(二)治疗01分型辨治:

首先寻找病因并予以去除

急性荨麻疹辨证分为4型治疗

(1)风热犯表型:风团颜色鲜红,有灼热感,遇风受热后加重,瘙痒甚,好发于暴露部位,伴鼻塞流涕,口干咽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退疹止痒。风热型轻证用消风汤(经验方)加减;重证用荆防祛风汤(经验方)加减。

(2)风寒外束型:风团颜色淡红或苍白,遇风受凉后尤甚,得暖减轻,伴鼻塞咽痒,咳嗽痰白,周身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方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味。

(3)肠胃湿热型:风团与饮食不节有关,伴有腹痛腹泻,或呕吐胸闷。大便稀烂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数或濡数。治宜清肠利湿,祛风止痒。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4)脾胃不和型:风团与饮食有关,伴寒热错杂,腹部痞满,舌红苔黄腻,脉数或濡数。治宜和中降逆,祛风止痒。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味。

慢性荨麻疹辨证分为6型治疗

(1)营卫不和型:风团多年,发作有时,每于天寒地冻,头面手足外露之处奇痒,风团突起,至春暖则其病自愈,伴见面白肢冷畏寒,手足麻木,目眩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细。治宜调和营卫,固卫御风。方用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加味。

(2)脾虚型:身发风团,胃纳不振,腹痛腹胀,或恶心呕吐,大便溏泄,苔白或腻,脉弦缓。治宜健脾祛风。方用六君子汤加味。

(3)脾肾阳虚型:身发风团,胃纳不振,腹痛腹泻或五更泻,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缓。治宜健脾温肾。方用理中汤与金匮肾气汤加减。

(4)肾阴虚型:风团发无定时,散在不密,伴颧红,眩晕,腰痠膝软,盗汗,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沉数,治宜:壮水涵木。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味。

(5)血虚风燥型:风团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夜晚或劳累时风团加重,四肢困倦,形瘦体弱,面色无华,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养血固表。方用四物消风散加减或当归饮子加味。

(6)肝郁(冲任失调)型:风团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男性常在情绪激动后发作或加重;女性则于月经前后复发或者加重,伴有月经不调,经期腹痛,面色青黯,舌质淡苔白,脉弦细。治宜疏肝理气(或者调理冲任),祛风止痒。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味,男性加荆芥、防风、地肤子、蝉蜕;女性再加益母草、墨旱莲等。

02其他疗法

针灸、放血疗法、拔火罐疗法、敷脐疗法、穴位注射(或埋线)法、自血疗法、中成药。

03

饮食禁忌、生活调理

由于荨麻疹是一种过敏反应性皮肤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生活调理

避免接触可诱发荨麻疹的各种因素:如化学刺激物、吸入物(花粉、尘螨、动物皮屑、汽油、油漆、杀虫喷雾剂、农药、煤气等)。注意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物。有寄生虫感染者应驱虫治疗。对药物有过敏反应者,用药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注意卫生,避免昆虫叮螫。

(2)饮食调理

饮食方面,忌食辛辣酒类,对某些食物特别是蛋白质一类食物,如鱼、虾、蟹、牛肉、牛奶、磨菇、竹笋及其他海味,曾有过敏者应禁食。

(3)精神调理

慢性荨麻疹患者应尽量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注意劳逸结合。

(4)预后与转归

一般而论,急性荨麻疹病因清楚,病程短,治疗及时预后良好,而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病程长,中西药治疗效果均较缓慢,少数迁延,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目前急性荨麻疹单纯以西药或中医药治疗效果均较理想,但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尚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难题,采取中医中药治疗或配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04

小结

中医学认为荨麻疹病因总由禀赋不耐,人体对某些物质敏感所致。可因食物、药物、生物制品、病灶感染、肠寄生虫病而发。或因情志不畅、外感寒热风邪等因素而发。因而需耐心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慢性荨麻疹发生、发展演变及治疗过程,发现以往被忽视的致病因素,尽量找到可能引起本病的原因。对于部分患者伴有胃溃疡、甲亢、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疾病,要积极治疗并发病,有助于治愈慢性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多为实证、热证、阳证,间有风寒证;慢性者多为虚证寒证,虚寒证要重用附子。附子之功,在于温五脏之阳,正如《本草备要》论述附子“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常用药物有地肤子、蝉衣、浮萍、乌梅、僵蚕、生山楂、麻黄、附子、荆芥、防风等。现代药理研究,上述诸药均有抗过敏作用。常用方剂有消风汤、荆防方、桂枝汤与玉屏风散、丹栀逍遥散、半夏泻心汤等,临床获效显著。

急性期中西医并用,对长期应用西药而效果不好的慢性荨麻疹则单用中医中药治疗或配合针灸、火罐、自血、埋线、穴位注射等多种疗法联合治疗。

作者:韩世荣

编辑:卷卷

图源:来自网络

韩世荣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医院皮肤科原主任

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务委员,陕西中医研究会皮肤分会主任委员,连续7年担任陕西省高级职称评委会外科组评委。发表医学论文80余篇,主编及参加编写大型医学专著24部,承担科研课题4项,获得省级优秀论文10项,获得美国人体科学研究院优秀论文1项。

从医40余年,擅长治疗银屑病、硬皮病、白癜风、黄褐斑、荨麻疹、紫癜、痤疮、带状疱疹等皮肤疑难顽症及性传播疾病。

推荐阅读苏礼

传入日本的《伤寒论》李学武

萎缩性胃炎的防治攻略秦岭七药

太白三七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简介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更多精彩推荐,请







































白癜风医院哈尔滨哪家好
白癜风医院哈尔滨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jxinjian.com/xzgm/45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