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中药治疗

病因示意图

病因病机,主要在于“虚”和“风”二因。“正虚”是慢性荨麻疹反复发生的根本原因,体现在“肺脾气虚,卫表不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为“肺之母”,肺主皮毛,肺脾气虚,卫外不固,风邪夹杂寒、热、湿等邪气乘虚而入,稽留于肌肤腠理之间,游走于营卫脉络之中,导致营卫不和,发为本病。“湿”(湿性粘滞)、“虚”(祛邪无力)是导致本病缠绵难愈的关键。

常见情况(正虚、风热、血热、风寒、夹湿、夹瘀)

风热证 

临床症见疹块为红色,焮热作痒,因热则发或加剧,风吹凉爽则减轻或消失,全身可伴有恶风微热,口渴心烦,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则:以疏风清热为主。方选消风散、银翘散加减。便秘者加瓜蒌仁、火麻仁;夜间发作明显、心烦不宁、痒甚难以入眠者,加入养心安神药,如炒枣仁、龙骨、牡蛎、珍珠母等。

血热证

临床症见皮疹红色,瘙痒较甚,局部皮肤发烫,往往黄昏洗澡后发作,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多夏季发病,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治则:清热凉血,疏风止痒。常用:黄芩、生地、蝉衣、地肤子、苍耳子、丹皮、焦栀子、赤芍、白鲜皮、白夕利、防风等。

风寒证

临床症见风团忽起忽落,疹块色泽淡红,或中央白色、周围红晕,瘙痒,怕冷,遇风冷发作或加重,环境暖热、着衣覆被则减轻或消失。平素自觉恶寒畏风、口不渴,舌质淡红,苔多薄白,脉浮紧。治则: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方选:桂枝汤或麻桂各半汤加减。

血虚证

反复发作性风疙瘩伴瘙痒,时轻时重,可见淡红色丘疹,隆起于皮肤,皮肤粗糙,皮肤划痕征阳性,伴失眠,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沉细。治法:养血祛风,润燥止痒。方选当归饮子加减。皮损粗糙、肥厚明显,而无出血倾向者,可加三棱、莪术;久久不愈,可用搜风通络之品,如全蝎、蜈蚣、露蜂房之类。

“日久必瘀,日久必虚”,病程长的,即使没有瘀血见症,也适量加活血化瘀之品;体虚患者,增强健脾补肾;平素易感冒的,健脾补肺。因势利导,内扶正,补养气血;外风散,邪有出路。

常用方剂

消风散、升降散、桂枝汤、防风通圣散、麻桂各半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玉屏风散、当归饮子、犀角地黄汤、泻白汤、五皮饮、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辨证选药:

“治风先治血”

凉血:生地、丹皮、赤芍、紫草、白薇、凌霄花、蒲黄、茜草、槐花、白茅根等。

活血:丹参、红花、大黄、桃仁、益母草、莪术等。本地民间有,皮肤病大多属于“血脉勿和”,当结合理气,调畅气血是为谓治本。

养血: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制首乌、鸡血藤等。麦冬、胡麻仁润燥。

“凉血需清气”

清气:黄芩、生石膏、知母、银花、连翘、桑白皮、栀子、水牛角、竹叶等。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苦寒主入心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活血当理气”

理气:白夕利、柴胡、合欢皮、香附、枳壳、青皮、郁金、留行子、丝瓜络等。“气为血帅”“气血流畅,百病不生”。

“养血兼补气”

补气:党参、苍术、白术、茯苓、甘草、山药、白扁豆、仙鹤草、紫河车、黄芪等。“气能生血”,后期体虚,收功善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痒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

(外风)祛风发表:荆芥、防风、羌活、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苍耳子,徐长卿、路路通、皂角刺、浮萍、薄荷、白芷、陈芦花等。

(内风)平肝熄风:钩藤、天麻、石决明、桑叶、菊花等。

利湿:茵陈、土茯苓、黄柏、怀牛膝、萆薢、苦参等。

消滞:焦山楂、神曲、陈皮、半夏、鸡内金、莱菔子等。

虫类药:蝉衣、僵蚕、露蜂房、全蝎、蜈蚣、蛇蜕、地龙、乌梢蛇、白花蛇等以祛风通络止痒。(比较贵)

引经药:病在头面、颈部者,加用槐花、桑叶、菊花等;病在咽部、呼吸道者,加用麻黄、蝉蜕等;病在腰以下者,加用土茯苓、黄柏、白鲜皮、赤小豆、苦参等。

中药中一些具有收涩和味酸的药物常具有抗过敏的功效,如生石膏、生牡蛎、乌梅、五味子等,临床上辨证选用。与祛风药配伍,可避免其发散太过,耗伤阳气,损及津液。

周小郎中之中医空间,我随便说说,你随便听听。

(本文图片、音乐来源于网络)

赞赏

长按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白癜风治疗那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jxinjian.com/xzgm/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