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过一个二期梅毒误诊为痤疮、毛囊炎的病例,这次分享的是一个二期梅毒误诊为荨麻疹性血管炎的病例。所以“最大的模仿者”的称号非二期梅毒莫属啊。另外,性生活史一定不要对医生隐瞒,不然一旦误诊误治伤害的还是自己。
今日文献阅读分享:二期梅毒误诊为荨麻疹性血管炎1例
患者女,20岁,全身出现水肿性红斑伴痒10d,加重4d。10d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手腕部出现水肿性红斑伴瘙痒,未予重视,自行口服扑尔敏、氯雷他定、维生素C及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疗效欠佳,皮损未消退,继而泛发全身,且数目逐渐增多,伴轻度瘙痒。患者发病前无用药史:既往体健,无输血史及外伤史,无药物、食物、花粉过敏史,家族史无特殊疾病,否认硬下疳、性病、冶游史,学生,未婚。体检: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左腋下、双手背及双足背可见散在分布的数个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水肿性红斑,其间见少许片状色素沉着斑,掌跖部位未见皮损,左腕部可见一直径约5cm环状水肿性红斑,左踝关节伸侧可见一大小约5cm×3cm环状水肿性红斑(图1)。肛门及会阴部未见糜烂、溃疡;口腔内未见损害;未见脱发。拟诊“荨麻疹性血管炎”。实验室检查:血清梅毒血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1∶32;血WBC15.07×/L,RBC3.99×/L,Pt×/L,Hbg/L;尿常规、粪常规、生化全项、胸片、腹部B超、自身抗体及免疫球蛋白、C3和C4补体等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HIV筛查(-)。皮损组织病理(右踝关节)示:角化过度,上皮突存在,棘层增厚,基底膜完整,真皮浅层及小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图2)。再次追问病史,其2个月前有明确的无安全措施性接触史,1个月前出现无痛性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无会阴处糜烂及溃疡,T40℃,自服“头孢类”抗生素后好转。诊断:二期梅毒,予苄星青霉素万U,连用3周,皮损消退。患者目前在随访中。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硬化性淋巴结炎,一般无全身症状。一期梅毒若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梅毒螺旋体可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继而播散全身,形成二期梅毒,表现为皮肤黏膜及系统性损害。皮损主要表现为斑疹性、斑丘疹性、丘疹性,以湿疹、皮炎、银屑病、斑块型为表现的皮损二期梅毒疹也有文献报道。随着二期梅毒皮疹形态的多样性及少见皮疹的增多,二期梅毒的误诊也会发生。本例患者初诊时误诊原因:①以荨麻疹性血管炎表现的二期梅毒疹比较少见,初诊时依靠皮损诊断疾病极易误诊;②患者入院时否认不洁性交史,隐瞒病史。仅以皮损表现需与荨麻疹性血管炎、荨麻疹型药疹及离心性环状红斑等疾病鉴别。根据患者发病前有明确不洁性交史、临床表现、梅毒血清学检查及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二期梅毒诊断明确。诊断梅毒一方面要依靠丰富的临床经验,另一方面还需借助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血清学检查等辅助检查可以减少误诊率。治疗上主要给予青霉素进行驱梅治疗,嘱患者定期复查。日常诊疗过程中也要积极进行梅毒、HIV、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
来源:白瑶,石春蕊,刘昱彤,武奕等,二期梅毒误诊为荨麻疹性血管炎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33(7):-.
王芳医生案例分享
诊所位置:芳华丽格医疗美容
预约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