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了过敏,过敏原长期为过敏体质背锅,还分期讲了过敏性鼻炎和哮喘那些事儿。说完了呼吸道的过敏,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过敏性皮肤——荨麻疹该怎么办?
荨麻疹的表现
荨麻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高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
中医古代文献没有“荨麻疹”病名,根据其症状表现和发病原因将之命名为“瘾疹”、“鬼饭疙瘩”、“赤疹”、“游风”等。
这些病名提示一些信息,就是荨麻疹的发病离不开一个“风”字。“风性善行而数变”,“无风不作痒”,荨麻疹发作时皮肤瘙痒、风团发无定处。“鬼饭疙瘩”则形容此病发作如鬼神作怪,骤起骤退,退后无痕。
鉴别几种皮肤问题
荨麻疹是通常说的风疙瘩,
大小不同,瘙痒,
来得快也去得快,
24小时左右就会消失。
湿疹属于过敏性皮肤病,
一般的湿疹是红色的丘疹,
严重时会溃烂、痒痛难忍,
其一般呈对称性分布。
接触性皮炎有比较明确的病因,
即接触过敏原会全身痒、
糜烂、红肿、有渗出液。
荨麻疹病因病机
表虚风扰,营卫不和荨麻疹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风邪,荨麻疹的患者之所以感受风邪而发病,又和其表虚不能顾护肌表有关。“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兼夹其它六淫之邪而伤人,多夹热、夹寒、夹湿。
风的来源有二:一为自然界的外风,二为体内的内风。内风可以由阴血亏虚,虚风内动;或者进食鱼虾、羊肉等动风之物;或者因血分伏热,血热生风。加之外风侵袭,引动内风,致使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肌腠,邪正相博而发病。
过敏体质,伏邪诱发改善过敏体质是防治过敏疾病的关键。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过敏体质存在的前提基础。《中医大辞典》将伏邪定义为:“伏者,匿藏也,所谓‘伏邪’指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伏邪不仅可从外而来,亦可由内而生。痰浊、瘀血、内毒等内在的致病因素在致病前都可称为伏邪。伏邪的特征是潜藏体内,遇因而诱发。五志过极,火热内生
临床发现很多患者由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而引发或加重荨麻疹。中医“五志过极化火”理论认为,紧张、焦虑、抑郁、急躁等情绪最容易化生火热,引起气血失和,壅滞于肌肤脉络而发为本病。发作时的瘙痒难耐反过来又会加重患者的紧张、焦虑、烦躁情绪,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致使病情反复难愈。王琦教授将荨麻疹的主要病因病机总结为禀赋不耐,血热风扰。禀赋不耐就是过敏体质,过敏体质是荨麻疹发生的内因之一。血热风扰是指多数患者是由于血分有热、风邪外袭而引发荨麻疹的。血分伏热的表现就是风团色红肿大,搔抓后皮肤有明显的红印。临床上多数患者属于此种情况,特别是血管性水肿的患者,血分之热更是炽盛。血分之热可以是情志过极所化之火,可以是嗜食辛辣食物内蕴之火,可以是外邪入里化热之火,总之是火热之邪侵犯营血、导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从而引发荨麻疹,络脉热盛而见风团色红、皮肤瘙痒。调理体质最重要
血热风扰,
内不得疏泄,
外不得透达,
郁于皮毛腠理之间。
血中有热,
理当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可用当归和苦参来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当归不仅养血还能祛血中之风。古人有治风先治血之论,欲血中之风旁行而散者宜当归,同时要加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苦参。王琦教授有个对紫外线过敏的患者,就是服用3个月当归苦参丸痊愈另外,用无柄赤芝、何首乌、乌梅、蝉蜕4味药相配,补气养血、调节肺卫,对改善过敏性体质的禀赋不耐有很好的作用,是调节过敏体质的基本用药,4味药合称过敏体质调体方。
轻症考虑食疗
两菜一油来帮忙:
马齿苋、冬瓜皮和紫草油,
在家可用来处理
轻度过敏性皮肤病。
马齿苋
除了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外,
还有凉血、止血、止痒的功效。
取克马齿苋煮水,
內服外敷均可。
冬瓜皮
有消水消肿,止痒的功效,
可用来煮汤或者炒着吃,
美味又治病。
紫草油
做法如下,
取香油放入锅中,烧开冒小泡,
倒入备好的紫草里,
不多时就变成紫色的紫草油,
晾凉后用棉签蘸抹患处即可。
此外,还可用紫草油做凉拌菜。
END
参考文献:张惠敏,倪诚,王济,李英帅,李玲孺,郑燕飞,白明华,张妍,俞若熙,井慧茹,田恩惠,王琦.第十一讲调理过敏体质治疗荨麻疹的医案探讨[J].中医药通报,,12(05):4-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