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勤doctor
浙江大学医学院医学系临床专业
近三十年从医经验
儿科主任
中德高级家庭治疗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6岁的萌萌身上出现了大片状的风团,先是额头,继而蔓延到全身。她不断抓挠,烦躁不安。之前也看过医生,考虑到过敏因素,吃过开瑞坦(一种抗过敏药),但是不是很见效。因为类似这样不明原因地出现症状发作了三次,全家人都很担心,尤其是妈妈更是焦躁不安,恨不得病在自己身上。
通过追问病史,我了解到孩子系过敏体质。做过过敏原测定:提示严重尘螨过敏。平时会有鼻痒、喷嚏、流涕等鼻炎症状。祖父也有“过敏性鼻炎”史。当时医生建议进行尘螨脱敏治疗:即一周两次皮下注射,持续两年。因为心疼孩子,又嫌治疗方案麻烦,家医院接受治疗。
妈妈述说:“最近这次发病也不知为啥,没有外出旅游,也没有发热。每天我都会搞两次卫生,床单每半月就洗一次。家里已经弄得很干净了”
我问:“为啥搞这么干净?”
她说:“需要防尘螨,有担心啊。”
我又问:“担心什么呢?”
她一时语塞,说不清担心啥。
我跟萌萌妈妈解释了关于尘螨脱敏治疗的原理,就是注射小剂量经过处理的尘螨,让机体产生耐受能力。故建议平常在家如果改成一日一次或者两天一次搞卫生,让孩子自然接触尘螨,好比是脱敏。妈妈一下就明白了,但是她又补充到,如果不这样搞卫生,感觉心里难受啊(这个难受需要慢慢去接纳化解)。
我建议她可以做一些让自己放松愉悦的事儿来替代,比如运动之类。
我们知道妈妈的担心情绪会弥漫在家庭里,影响到每个人,提高机体对过敏原的敏感性,减低机体耐受力。如果平时有荨麻疹发作史,建议家长备用开瑞坦。如果只是皮疹,没有腹痛、声音嘶哑等,可以在家观察。注意饮食清淡,每天排便。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减少复发,但不能解决内心的紧张担心。
过敏背后的心理含义就是恐惧某物(吸入的、食入的过敏原)。比如尘螨,在日常生活中是逃避不了的,那只有主动去接受,才是上策。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暴露疗法”。比如怕狗的人,可以先看狗的图画,摸玩具狗,听狗叫声,再靠近真实的狗。
荨麻疹是一种心身疾病,不仅有生理上的遗传因素,还和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即生物-社会-心理全面考虑诊治是目前新的医学模式。心医院就诊,如能结合心理咨询,治疗效果更好。
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