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前面我们已经科普过幽门螺杆菌并没有各位想象中的可怕,但是作为目前人类所知唯一可以在胃里强酸条件下存活的生物种类,我们还是不得不找个时间进一步了解一下。
对的,过好这一生,还是需要掌握很多技巧,才能与人类相爱相杀的物种和平共处。马上准备放大招了啊~~~
小编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旋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旋杆菌研究协作编著的年《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以及咱们精英消化医生集团专家坐诊门诊时常遇到的问题,总结了一些有关幽门螺旋杆菌的常见问题和误区以供各位借鉴。
各位准备好接招了吗?
幽门螺杆菌,革兰氏阴性(G-)细菌,呈S形或弧形弯曲。电镜下菌株的一端带有2~6条鞭毛。英文缩写为H.pylori(Hp).
Hp是如何传染的?Hp传播途径一般为经口传播。亲密接触、进食被污染的食物和饮水等,所以单身狗有时候也不是绝对的没有好处,呵呵。注意哦,很多情况下,主要的传染源直接来自家庭成员之间。
是否一人感染,全家检查?根除指征中包括“已证实有Hp感染的个体”。所以,如果您或家人比较在意Hp对健康的危害,医院做一下检测。
儿童到底要不要检查和治疗?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常规检测Hp。儿童发生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等疾病的风险低。
同时对于儿童来说,抗菌素选择余地小、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低,服药不配合。儿童Hp感染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最重要的,儿童根除后再感染率可能高于成人。
但是凡事都有个例外,有消化性溃疡或因消化不良接受内镜检查的儿童,建议进行Hp检测与治疗。
老年人要不要检查和治疗?年龄70岁的老人,由于自身代谢能力减弱,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增加。根除Hp预防胃癌的潜在获益下降。也就是说根除Hp的性价比不高。
因此,除服用阿司匹林或NSAID和维生素B12吸收不良等已列入根除指征之外,对老年人是否根除Hp治疗应该进行获益-风险综合评估,个体化处理。
生活用具是否要分开使用、定期消毒?虽然从理论上,Hp可以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但实际上,家人是什么时候感染的?在发现感染之前是否就已发生了传染?这些都无法确定。
简单的隔离措施预防效果有限,反倒给生活增添了不少麻烦,更有可能增加家庭成员间的心理隔阂。因此,专家认为必要性不大。
根除Hp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吗?有报道称,根除Hp可能会增加哮喘、食管腺癌、肥胖、胃食管反流病、炎症性肠病等疾病发生的风险。但这些报道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其因果关系尚不明确。比如炎症性肠病发病率增加,被认为与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下降有关。
除根除指征中列出的之外,与Hp感染呈正相关的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肥胖、结肠肿瘤和慢性荨麻疹等,远多于呈负相关的疾病。
也就是说更多的情况下根除的收益性还是比较大的。与Hp增加胃癌发生风险相比,“两害相权取其轻”。
传言补充微生态制剂可提高Hp根除率,这是真的吗?很可惜,相关研究显示了矛盾的结果,尤其是安慰剂作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否定了补充益生菌可提高根除率的结论。
某些益生菌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p根除治疗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但是否可提高Hp根除率尚有待更多研究证实。
根除Hp可以逆转癌前病变、预防胃癌吗?根除Hp可显著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发生和发展,部分逆转萎缩,但难以逆转肠化生。
约90%非贲门部胃癌的发生与Hp感染相关,在胃癌发生中的总体作用高于环境因素。
在胃黏膜发生萎缩和(或)肠化生前根除Hp几乎可完全预防肠型胃癌发生。根除Hp应成为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
《Hp胃炎京都全球共识》以及《马斯特理赫V/佛罗伦萨共识报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管理》中也都提到了这一点,这也是在胃癌高发区,推荐Hp“筛查和治疗”策略的主要原因。
中药能治疗Hp吗?缺乏正规的基础实验研究。没有好的临床随机试验,证实所选的中药确有抗Hp作用。
Hp根除后还会再感染吗?胃癌高发区报道的Hp再感染率>5%/年。所以作为高发地区的上海盆友们请引起高度注意。盆友圈转发下我们的科普文章也是对你的小伙伴们一种很负责任的态度。
治疗结果什么时候复查比较合适呢?在根除治疗结束后4~8周,应常规评估是否根除。
复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快速尿素酶试验、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前必须:停用抗菌药物、铋剂和某些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至少4周。停用PPI(质子泵抑制剂)至少2周。血清学试验不能用于复查。
最后专家提到的,治疗Hp目前存在的一些误区还有抗Hp方案不规范、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并非只要是抗生素就能治疗Hp),、疗程太长。
了解幽门螺旋杆菌布下的那些坑很重要,但是找对专家制定合理整治他们的方案更重要哦。
喜欢记得点赞哦!
-EN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