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大家都在做,然而疫苗接种事件近年来却屡有发生——
年周口沈丘县,三名幼童在当地卫生院接种完疫苗后,两个孩子相继死亡,另外一个两岁的孩子成了植物人......
今年2月,哈尔滨的汪女士抱着医院接种了流感疫苗,当晚宝宝就出现了高烧惊厥的现象,医院的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和淋巴细胞都高出了正常值,医生判断孩子有隐形感冒。可惜的是,在此之前汪女士没有察觉孩子的感冒迹象。
今天(4月25日)是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信任预防接种,享受健康生活”。
如何正确了解预防接种,安全进行预防接种,筑建宝宝健康“防火墙”?日报君(zgntrb)邀请医院的儿科专家,来给宝爸宝妈们上一课!
1有必要预防接种吗?宝宝出生之后,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接种疫苗。由于刚出生的宝宝自身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身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还相当薄弱,稍有不慎就容易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生病,因此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是非常必要的。
所谓预防接种,就是将人工制成的各种疫苗,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接种到宝宝体内。疫苗的接种就相当于受到一次轻微的细菌或病毒的感染,迫使宝宝体内产生对这些细菌或者病毒的抵抗力,经过如此的锻炼,宝宝再遇到这些细菌或病毒时就不会患相应的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了。
2预防接种针对哪些传染病?常见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有:麻疹、儿童麻痹症、结核病、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乙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等。
这些疾病都比较严重,一旦染上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的还会威胁生命或留下后遗症,给个人、家庭带来不幸,给社会造成负担。计划免疫是预防和控制并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最方便、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我国目前实行的计划免疫包括儿童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前者可以较为有效地阻断母婴传播,也就是说母亲若患有乙肝,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儿童被传染;后者预防结核。随后还将陆续给儿童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白百破疫苗;麻疹、乙脑、流脑疫苗;麻风腮疫苗等。另外还有一些如水痘、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等,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身体情况,选择接种。
儿童在上幼儿园之前,跟外界接触较少,生活环境相对洁净,上幼儿园后,跟外界就有了密切接触,因此被传染上一些疾病的机会也就随之增加,育儿专家建议家长,最好在儿童上幼儿园之前,给儿童接种预防水痘、甲肝等疾病的疫苗。
3如何为宝宝选择预防接种面对诸多种类的预防针,家长茫然不知所措,如何选择呢?儿童出生后,具体接种程序是:出生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满一足月接种乙肝疫苗;满二足月服脊灰疫苗;满三足月接种百白破、服脊灰疫苗;满四足月也接种百白破疫苗、服脊灰疫苗;满五足月接种百白破疫苗;满六足月接种乙肝疫苗;满八足月接种麻疹疫苗。一岁半至两岁加强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四岁加强脊灰疫苗,七岁加强白破二联,至此完成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
基础免疫之外的预防针一般应在相应疾病流行前1~2个月接种。如:流脑疫苗应在11月底之前接种,乙脑疫苗应在5月底之前接种,流感疫苗最好在9~12月接种。水痘疫苗、甲肝疫苗、麻风腮快车教育疫苗、安儿宝、轮状病毒疫苗等疫苗一年四季均可接种。
4哪几种情况不宜预防接种?医院打过预防针的家长都清楚,打针前,大夫会问一些儿童的健康状况,身体健康的适龄儿童都可以进行预防接种,但儿童出现下列情况时不宜接种:
1.体温超过37.5℃的发热儿童;
2.患牛皮癣、皮肤感染、严重皮炎、湿疹的儿童;
3.患有心脏病、肝炎、肾炎、活动性结核病的儿童;
4.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儿童;
5.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
6.过敏体质及患哮喘、荨麻疹的儿童;
7.正在腹泻的儿童,不宜服用儿童麻痹糖丸,必须待病好后两周,方可服用;
8.腋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儿童。
5接种认识误区有哪些?特别提醒家长朋友,临床上经常听到家长的一些错误说法,一定要掌握相关知识,避免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接种疫苗后一般1~2个月后才逐渐产生抗体,所以接种疫苗后不可大意,还应注意预防。
2.预防接种后,有些疫苗经过一段时间,抗体水平逐渐下降或消失,需加强接种。
3.接种疫苗后误认为不会再患此种传染病,接种疫苗后有少数人不产生抗体,仍有感染该疾病的可能。
6接种疫苗有哪些禁忌?
并非随时、随地、任何儿童都可以进行接种。
接种疫苗的时间、接种者的身体条件、有何禁忌症等,都对疫苗的功效以及接种后可能产生的不适反应有着影响。有以下情况的儿童一般应禁忌或暂缓接种疫苗:
1.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儿童不宜接种;
2.体温超过37.5℃,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儿童不宜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
3.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不宜接种;
4.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儿童不宜接种;
5.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儿童不宜接种;
6.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儿童不宜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7.如果儿童每天大便次数超过四次,须待恢复两周后,才可服用脊灰疫苗;
8.最近注射过多价免疫球蛋白的儿童,六周内不应该接种麻疹疫苗;
9.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接种;
10.空腹饥饿时不宜预防接种。
此外,家长在带儿童接种疫苗时,一定要将儿童当时的身体情况详细反映给医生,最好携带相关病史资料。
7接种后的有哪些不适反应?有些预防针会有不同的反应出现,如何处理好出现的“接种反应”尤为重要。预防接种前,家长要给儿童洗一次澡换件干净衣裳,向医生说清儿童的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
接种完毕后,在现场观察15~30分钟,如无反应再离开现场。
打过预防针后应让儿童适当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吃辣椒等剌激性食物,暂时不要洗澡。有时小孩会出现“接种反应”,如轻微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局部红肿、疼痛、淋巴结肿大等,一般都不严重只要好好照料,多喂些开水,一般1~2天就会好的。而这些症状如果加重,医院治疗。
另外有些儿童会对一些疫苗产生过敏反应,出现长疹子、过敏性紫癜、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休克等症状,那么在接种含有引起过敏成分的疫苗时,一定要慎重,最好不要再接种相同疫苗。如果一定要注射,必须把儿童的过敏情况反映给医生,由医生准备好抢救措施后再接种。
特别提醒家长,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接种疫苗,在打之前弄清楚疫苗是不是正规,有没有过期,是不是失效的!更不要自己购买后给儿童自行接种,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来源/医院
编辑/王玮丽高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