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规模化猪场普遍存在免疫抑制的大问题,随着气温的骤升和雨水的洗礼,加之蚊虫的出现,以皮肤出现丘疹、水疱、脓疱为主要特征性病变的猪丹毒感染,将会成为猪场最为棘手的问题。猪丹毒感染在一些规模猪场呈季节性散发,夏季较多见。
该病的发生可能与蓝耳病病毒、II型圆环病毒和霉变的饲料原料等引起猪群免疫力下降密切相关,并且常常并发于II型圆环病毒引起的猪皮炎肾病综合症(PDNS)的严峻形势下。如何准确鉴别丹毒、圆环、湿疹将成为养殖场技术人员的重要课题,准确、及时的鉴别不仅能最大程度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更能把通过皮肤病变把诸如圆环病毒和毒素引起的免疫抑制现象提到猪场的重要防控议程。
一、鉴别诊断
下面我将依次从丹毒、圆环、湿疹引起的皮肤病变入手,并结合食欲、体温、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详细鉴别:
丹毒:
疹块中央苍白,四周红色,俗称“打火印”,症状较轻,无病态,体温不高,或者升至41℃但持续时间短,食欲不振,口渴,便秘。
体温升高2~3d后,皮肤出现方形、菱形和圆形疹块,凸出皮表,形状和大小不一,数量不等。初期指压褪色,后期淤血,呈蓝紫色,指压不褪色。疹块发出后,体温下降,中央坏死,结痂痊愈,病程1~2周。架子猪多发,多见于夏季,皮肤疹块指压褪色,持续时间短,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有特效,但需一定浓度和剂量。
圆环:
在病猪耳部、背部、腹部、前肢、后腿、臀部等部位广泛性出现各种大小不一的红斑、斑点、丘疹,圆形或不规则的隆起,呈现红色或紫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持续时间长,指压不褪色,保育猪和生长猪多发,病猪可见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湿疹:
腹下或大腿内侧皮肤出现黄豆大小的扁平丘疹、水疱、脓疱,最后形成溃疡。病程长者常出现局部感染,糜烂或化脓,最后猪体消瘦、虚弱。无传染性,体温不高,丘疹不规则,有奇痒。
二、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
对购入种猪隔离观察21天,对圈舍、用具定期消毒,杜绝传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菌带入,要坚持自繁自养的方针。
2.免疫
种公、母猪每年春秋两次进行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免疫;同时初次免疫后三周加强免疫一次。育肥猪60日龄时进行一次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或猪三联苗免疫一次即可。
3.预防:净化和免疫
对猪舍定期消毒;日粮中分解酶制剂-快盈佰,以增强猪群抵抗力,促进康复的目的。
4.对已发病猪群的治疗(肌肉注射与饲料加药相辅相成以提高使用效果)
想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