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荨麻疹及病因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血管反应性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复杂,不易查明。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机体对体内外一些刺激因素的反应性增强,表现为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从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当机体处于一种敏感状态时,许多因素可以诱发荨麻疹的发生,如食用鱼、虾、蟹等动物性食品;接触花粉、漆树等植物;应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血清等药物;受到冷、热、风、日光等的刺激,另外,胃肠道功能紊乱、代谢障碍及精神因素等也可引起本病。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外感风寒湿热、饮食不当、脾胃不和、血热内盛、气血瘀滞等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荨麻疹。
二、用药治疗
1.活血清风汤
配方:当归10g,川芎、桃仁、赤芍各8g,红花、地龙各5g,蝉蜕3g,生地黄、徐长卿各15g。
制法:汤剂。
功效主治:活血清风。主治慢性荨麻疹。
用法:每天1剂,10天为1个疗程。
2.皮肤合剂
配方:生地黄、白蒺藜各9g,丹皮、紫草、防风、蝉衣、土茯苓、白鲜皮、苍耳子、金银花各5g,干蛤蟆1只,甘草2g。
制法:汤剂,可用袋装。
功效主治:祛风止痒。主治顽固性荨麻疹。
用法:每日1剂,15天为1个疗程。
3.荆防消疹汤
配方:荆芥穗、防风、苦参、赤芍、丹皮各10g,净蝉衣8g,金银花、白鲜皮、地肤子各15g,苍耳子12g,甘草6g。
制法:汤剂。
功效主治:清热祛风,消疹止痒。主治荨麻疹。
用法: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
4.黄芪赤风汤
配方:黄芪15g,赤芍、地肤子各9g,防风、炙甘草各5g,蝉蜕、徐长卿各6g。
制法:汤剂。
功效主治:养血祛风。主治慢性顽固性荨麻疹。
用法: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
5.黄芪片
配方:黄芪g。
制法:黄芪研细粉,加适量赋形剂,轧片,每片含生药0.3g。
功效主治:养血补气。主治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等。
用法:成人每天2~3次,每次5片。
6.过敏煎
配方:五味子、荆芥、防风各15g,乌梅、生甘草各6g,银柴胡、苦参、白鲜皮、生地黄、黄芩、黄柏、玄参、知母各10g。
制法:汤剂。
功效主治:养血强体,祛风止痒。主治顽固性荨麻疹。
用法:每日1剂,5天为1个疗程。
7.乌蛇蝉蜕汤
配方:乌梅20g,蝉蜕12g,桂枝、白芍各10g,炙甘草9g,生姜3g,大枣4枚。
制法:汤剂。
功效主治:养血通脉,祛风止痒。主治荨麻疹。
用法:每日1剂,1周为1个疗程。
8.黄桂饮
配方:黄芪15g,桂枝10g,白芍、当归尾各6g,荆芥、甘草各5g,乳香、大枣、生姜各3g,细辛1.5g。
制法:汤剂。
功效主治:养血祛风。主治慢性荨麻疹。
用法: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三、按摩推拿方法
1、推拿按摩手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用拇指和食、中二指对称地捏拿位于小儿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的百虫穴,左右各5次。
(2)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左右各操作50~次。
(3)患者俯卧位,家长以单掌横擦膈俞穴处的肌肉,然后,以拇指及食、中二指捏挤该处,反复操作5~10次。
(4)按揉双侧曲池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风热型:发病急骤,皮疹色红,皮肤灼热、瘙痒剧烈,得热加重,遇冷减轻,伴咽喉红肿,口渴心烦,舌质红,苔薄黄。常用手法加:
①清肺经次,退六腑次。
②按揉大椎穴1分钟。
(2)风寒型:疹色淡红或苍白,遇冷或受风后加剧,遇热则缓,以暴露部位为重,可伴恶风寒,头身痛,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推三关次。
②按揉风池20次,揉合谷10次,拿肩井5次。
(3)风湿型:全身散在小风团,风团上有丘疱疹或大疱出现,瘙痒较剧,舌质红,苔薄黄或白腻。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次,揉外劳宫30次。
②按揉风门、肺俞、脾俞穴各1分钟。
(4)脾胃不和型:风团或红或自,伴纳呆,恶心呕吐,腹痛腹账、大便稀薄,舌质淡,苔白腻。常用手法加:
①摩中脘5分钟。
②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每穴操作1分钟。
③补脾经次,揉板门50次。
(5)血热内盛型:皮肤灼热刺痒,瘙抓皮肤后随即出现红紫条块,可融合成片,舌质红,苔黄,常用手法加:
①清大肠次,退六腑次,清脾经50次。
②按揉三阴交穴1分钟。
③推涌泉50次。
(6)气滞血瘀型:病程较长,疹色暗红或淡红,面色晦暗,口唇色紫,眼眶发黑,舌质紫暗。常见手法加
①按揉膻中穴1~3分钟,并配合掌摩法。
②双掌从腋下向下推擦至腰髂部15~20次。
2、按摩方法二
(1)患儿仰卧,家长用大拇指点揉膻中穴1~5分钟。
(2)按揉曲池、风池、足三里、血海穴,每穴操作1分钟。
(3)患儿俯卧,家长用单掌横擦肾俞至大肠俞的部位,以局部透热为度。
3、按摩方法三
(1)患儿坐位,家长以掌按揉并推擦患儿颈项部,以透热为度。
(2)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以一手扶住患儿前额,用另一手的大拇指及中指点揉双侧风池穴,使穴位局部和头侧部有酸胀感为度。
(3)掐、揉血海、三阴交穴各2分钟、并使酸胀感向上下扩散为最佳。
(4)患儿仰卧,家长以掌心对准肚脐,顺时针摩动5分钟。
四、日常保健护理
(一)、注意事项
1.少吃海鲜、羊肉等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饮酒和食用刺激性食物。
2.皮炎、湿疹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活无规律、睡眠不好、月经异常、消化不良、便秘等都可能加重症状,故应注意。
3.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个人卫生,要经常用温水和肥皂作局部清洗,以清洁面部皮肤,阻断感染因素,以免刺激油脂的分泌。同时不用油脂性护肤品或化妆品等。
4.月经不正常时,应服用调经的药物。
5.保持大便通畅,有便秘时应及时治疗。
6.忌用手搔抓或热水烫洗,不宜穿过硬的内衣,以免刺激皮肤。
7.每日进行面部按摩,保持气血流畅。
8.忌用激素类药物外涂。
(二)、预防护理
1.一般人对于皮肤痒的直觉反应都是赶紧用手去抓,这个动作不但不能止痒,还可能越抓越痒,主要是因为对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组织胺(过敏原),反而会更恶化。
2.有些人痒到会想用热敷,虽然热可以使局部暂时获得舒缓,但其实反而是另一种刺激,因为热会使血管紧张,释放出更多的过敏原,例如有些人在冬天浸泡在热的温泉或是澡盆中,或是保暖过度包在厚重的棉被里都很有可能引发荨麻疹。
3.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较易引发体内的热性反应这类食物少吃。多吃碱性食物如:葡萄、绿茶、海带、蕃茄、芝麻、黄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绿豆、薏仁等。多休息,勿疲累,适度的运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