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病例亦可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逐渐蔓延,可相互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皮疹反复或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者多。由于剧痒可影响睡眠,极少病人可不痒。风团常泛发,亦可局限。有时合并血管性水肿。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谓大疱性荨麻疹,水疱蚕豆大或指甲大,疱壁紧张,内容清,系继发于存在时间较久的风团,因该处真皮乳头长时间水肿,产生空隙而形成水疱,整个表皮被举起成为水疱之顶。亦有出血性荨麻疹。部分患者以钝器在皮肤上划痕后,局部出现与划痕一致的风团,即皮肤划痕试验阳性。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有的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因急性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荨麻疹可伴有高热、白细胞增高。
疾病于短期内痊愈者称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达数月以上者称慢性荨麻疹。根据Champion统计例报告,单独发生荨麻疹的病程平均为6个月,单独发生血管性水肿病程约为1年,荨麻疹合并血管性水肿者病程约为5年。还有以下几种特殊临床类型的荨麻疹:
(一)蛋白胨性荨麻疹(peptoneurticaria)在暴饮暴食(过食猪肉和海鲜)并有精神激动和大量饮酒时,食物中的蛋白胨未被消化即经胃肠道粘膜吸收入血,而引起的皮肤发红、风团,并伴有乏力、头痛。此型荨麻疹病程很短,只持续1~2d。
(二)血清病型荨麻疹(serumsicknessurticaria)是由异体血清、疫苗或药物引起。患者有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皮损以风团最常见,尤其是多环形风团。有时伴肾损害而有蛋白尿、管型尿。一般血沉正常。总补体降低。末梢血中浆细胞增多。
(三)接触性荨麻疹(contacturticaria)皮肤接触某些变应原后发生风团和发红,称为接触性荨麻疹。可分为免疫性、非免疫性和机理不明者三种。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由原发性致荨麻疹性物质引起,无需致敏,可使几乎所有接触者发病。由于接触物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缓慢反应物质、缓激肽等是引起反应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接触物直接作用于血管壁。作为起因的物质有二甲亚砜、Trafuril、氯化钴溶液、苯佐卡因、某些食物防腐剂和调味品(如苯甲酸、山梨酸、肉桂酸、秘鲁香膏、醋酸、乙醇等)。由节肢动物、海藻、毛虫及毒蛾产生的荨麻疹,是由于通过蜇或叮咬将有毒汁液注入皮肤所引起,所以并不是真正的接触性荨麻疹,但也有人将它们归入此类。
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是Ⅰ型变态反应,某些病例可证明有抗原特异性IgE。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四类:①荨麻疹局限,无远处损害,亦无系统症状;②荨麻疹并有血管性水肿;③荨麻疹及哮喘、鼻炎、结合膜炎、胃肠道或口喉功能障碍并存;④荨麻疹及速发过敏。文献报告中列举的致病物质很多,包括某些食物、纺织品、动物皮屑、唾液、毛、药物、化妆品、工业化学品等,还有报告接触精液、牛胎盘、外用氮芥而发生接触性荨麻疹者。
不明机理的接触性荨麻疹是兼有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表现的一种反应型,如过硫酸胺引起者。
诊断接触性荨麻疹,可用致敏物质开放斑贴于正常皮肤,15~30min后如发生风团即可确定。
(四)皮肤划痕症(dermographism)患者对外来较弱的机械性刺激引起生理性反应增强,于皮肤上产生风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患者主诉在搔抓后,或在紧束的腰带、袜带等处局部起风团瘙痒,由于搔抓而风团产生更多。本病可与其它类型荨麻疹同时存在。
常无明显的发病原因,也可由药物引起,特别是青霉素为最常见的致敏原。Kalz等在名用青霉素治疗梅毒的患者中,发现80名阳性,其中10名在停用青霉素很久以后仍为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