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各位同道,晚上好!医院曲永彬。我今天主要是讲一下荨麻疹的一些中医治疗。荨麻疹是我们皮肤科临床常见疾病,我想诊断大家也都清楚,但是我主要针对的是慢性荨麻疹,因为这是无论中医也好西医也好都觉得很棘手的一些问题,就是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慢性荨麻疹我们在临床上也是经历了很多阶段,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早期的话到处抄秘方,我记得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在图书馆里翻着各种什么皮肤病秘方集啊,老中医经验集啊,找各个人的这种治疗荨麻疹的秘方,然后呢再去用。后来发现别人说的都很好用,我用了之后效果也不是那么好,什么止痒永安汤啊,什么乌蛇驱风汤啊,好多好多,乌蛇止痒汤啊,用了没有我们想象的效果那么好,那么我们就要找出路啊,这也是可能很多人在接触经方的一个过程吧,我最早接触经方也是因为不断的在临床上寻找治疗的出路,那么我们寻找一个是我们的教材,然后呢就是我们一些老中医的经验,包括像我们皮科赵炳南的经验啊,然后在我们逐渐觉得这些疗效都觉得不那么肯定的时候我们就运用张仲景的经方。所以很多人现在就研究经方在皮肤科的应用,也是因为,我想是跟我差不多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我今天讲到的一部分是经方,一部分也不是,这些都是我在临床上使用过的,觉得还是可以的。所以呢今天拿出来和大家一起,这个最初是我在北京进修的时候有一次张苍主任说大家都讲讲慢性荨麻疹怎么治,大家互相稍微碰撞一下,大家找找思路,我回去就把我治疗荨麻疹的这些病例稍微温习一下,就加以概括总结吧,也就是当时就讲了这么个课件,也很简短,因为我的东西也很少,这些东西呢也都是个人的一些看法,不一定都对,大家觉得某些思路上有启发或者有契合的地方,或者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荨麻疹也就是我们中医上说的瘾疹,瘾疹这个东西来无影去无踪,说来就来,走了之后不留任何痕迹,那么怎么去看待他呢?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在大多数的病人身上有时候会已经找不到什么规律,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在经过很多治疗,因为来到中医这里寻求中医治疗的都经过了西医治疗医院,包医院之后可能来到我们这里。可能很多病人说他初发的时候,我遇风就起,我遇冷风我就起,我现在什么时候都起,我白天也起,晚上也起,我冷也起,热也起,就没有任何规律。
那就需要我们对这个疾病有一个基本的看法,比如说我们怎么从中医的角度去看待这个疾病,这个是最后指导我们治疗的一个核心的思想,那么我们在临床也发现,如果一个相对初发的或者说他有一个明确诱因的比如说我遇冷风起啊,我遇热就发作啊或者是我饮食吃错东西就容易发啊,或者说我在某个时间段或者晚上十一点之后我就容易发,这种很多有规律性可言的,治疗效果相对比较好。往往是那些没有什么规律的,我这个东西想起就起,想发就发,说没有就没有,而且很多病人他的舌脉来讲相对正常,没有什么抓手点,我们治病有一个抓手点,作为一个切入点来不断的把这个疾病来一丝一丝的剥离出来,但是有切入点,没有切入点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对这个疾病有一个基本认识,当然每个人对疾病都有一个基本认识,包括我们教材也是有一些基本认识,但是我是从临床治疗之后的一种感觉总结出来的一些东西。
那么我的治疗一般是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治疗是祛邪,第二阶段是补脾肾。那么为什么驱邪呢,就是对这个疾病的长期的治疗中的一种感受吧,我感觉慢性荨麻疹这种疾病是有外邪,但是这个邪可能是风、寒、热、湿。就是带有外邪的侵扰,然后呢影响我们的这个营卫的运行。所以它在一定时间段发作啊,或者它随着受冷受热引发,它都是因为有外邪的存在,所以呢有表就先解表,解完表再救里,我是这种想法。所以我的观点是先祛邪,袪了邪之后再来调补他的身体,因为慢性荨麻疹治疗一段时间以后,大概两个月左右,你会发现他很多都出现脾肾两虚的表现,特别脾虚很明显,我感觉好多人开始舌发淡,明显的齿痕就出来了,当然这个可能跟我们的用药有关,另外一方面也是跟我们这个疾病本身有关,我个人认为,就是说,在邪象的时候他表现为可能偏实的症状,当我们用药祛邪了之后,它的虚像,就是它的一些核心的东西很内在的东西会逐渐表现出来,也是我们看到一些脾肾两亏的现象,有的人偏于脾虚而已。但我们一般因为肾病温之火嘛,还是稍微补肾就要培火生土这么一个想法,一般我都是脾肾双补这样一个概念。
在两阶段中间会有一个短暂的调整期,就是从祛邪、清的过程中逐渐过渡到补这个过程,我感觉是有一个很短暂的过程。那么基于这种思想,我们辨证,除了我们常用的八纲辨证之外更多的会参考皮疹的辨证。一般我们认为风团就是我们说隆起的这个部分,偏于白色的话认为是有寒,隆起的这个部分是红色的话就是有热,如果隆起的这个部分没有很大块,外周有红晕,一般认为是有湿热。因为在中医五行来讲,白属寒,红属热就很好理解,那么我们认为除了这种寒和热之外,那当然还有风,风是夹杂在这里,寒,有风寒,也有偏于阳虚内寒的,热,有风热,都有风的一些概念在里。那么它有一个湿的概念在里面,有一个水的概念在里面。它总体那一块,那就是一个水的局部的一个聚集,我们西医上病理说真皮水肿,它就是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真皮水肿,它只是微观下是个水肿,没有像我们下肢水肿看的那么明显。所以我们治疗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这种隆起很大一块,周边淡淡的红,这种就是虚寒是比较多的,我治疗中就会比较注重祛湿。就像我们赵炳南老先生的多皮饮里面有很多祛湿的药一样,因为这里还是有一个湿邪在里面。那么寒的话我们一般来说偏于风寒的,遇冷风容易起,有轻微的恶寒,脉是偏浮的,并不是一个沉细的脉,舌一般是淡红的,苔白,整体状态又是比较精神的这种,我们一般选方式偏于太阳的这种。一般都是桂枝麻黄各半汤,这是一个比较基础的一个方子。麻黄汤其实是对于那种急性的,我个人感觉是对急性荨麻疹,特别是没有汗的,有点恶寒的效果比较好,出一身汗,它那个风寒就消了,我以前用过的。但是我们这里讲的主要是慢性荨麻疹,我们主要选择了桂枝麻黄各半汤,临床效果还是可以的,因为本身《伤寒论》记载的就是身痒不得小汗出,没有汗哪,肌表的这种营卫不和啊,邪气不去啊,给予小汗把这个邪去了,寒去了,风去了,这个病也就好了。另外一个就是阳虚的,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少阴的表证,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个人畏寒,舌淡,脉又沉细,畏寒很厉害,特别怕冷,吃凉的也不行,这种就是偏于阳虚内寒的,属少阴的表证,这种寒的都是用温性的药物去发散,一般喝完药后要让他盖被子,天气、温度怎么样,就是当时你适合盖什么被子就不要说几床被子发汗那种,我一般都要求病人现阶段盖空调被就盖空调被,现阶段你是盖羊毛被就盖羊毛被,就是喝完药后盖被子,躺一个小时,如果出汗,那就好了。如果没出汗,没事,明天再继续那么做,我一般都是这样要求的。
那么偏于热的,就是我们说的比较鲜红,患者甚至有灼热感,灼痛感,这种皮损我们一般就是说偏于风热血热,风热内在血热或者说血热外透。因为按照温病的角度讲,斑是热郁外出的一种表现,就是为什么有斑的产生,那就是热要往外走,表现就是斑,我们治疗也是透斑,透斑的话我选择一般是化斑汤,《温病条辨》的化斑汤,化斑汤就是由白虎汤加上玄参、犀角(现在用水牛角代替)组成,但是临床我的用药可能比这多一些,或者稍微有些加减。我们还是讲透营转气,我会加一些金银花这些促进他透营转气,因为斑宜透发,斑的治疗还是要顺势,斑是热要往外走的一种表现,我们怎么把营分的热往外透,透气分,透营转气,然后再发出来,有个透,我一般是选连翘啊,银花啊,而且这种风热血热证很多也有。临床上看很多是感染性的一些荨麻疹,就是感染因素引起的荨麻疹,有急性的也有反复发作的,一般就是用化斑汤。化斑汤比较重要的一味药我个人觉得是玄参,我很喜欢玄参,可能是傅青主的书玄参用的比较多吧。因为玄参这个药,玄,是苍黑色、苍青色、黑色,玄参又叫黑参,黑色五行属水,我们以水激火,它对这种热的治疗效果很好,除了荨麻疹之外,化斑汤还在一些病应用的效果比较好。像我们所谓的病毒疹,还有药疹,如果玄参用到30克效果不好的话可以用到60克,效果就好很多。我个人经验是这样。
另外一个就是热里面有一个是湿热,就是我们之前说的隆起那部分风团是偏白的,周围绕以红晕,这种情况下考虑是湿热,湿热的话我们一般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比较多,用桑白皮,因为按照张仲景的时代我们现在好多药物都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本身就是治疗这种瘀热在里发黄的,就是湿热瘀在里面,赤小豆本身有一定活血作用。没有赤小豆的话我喜欢用茜草,茜草根加虎杖来代替赤小豆,我个人喜欢用这两位药代替赤小豆,医院没有赤小豆。赤小豆有活血的作用,湿热瘀在里面要给一些活血的药物,另外一个就是祛湿清热,我喜欢用虎杖。
还有一种情况是上热下寒,很多患者会告诉你我热,我怕热,我一遇热我就起,我冲个热水澡我就起,那我清清热,然后一摸脉,感觉肾脉不是那么足,你问一下平时膝盖以下凉不凉,脚凉不凉,他说他的腿特别怕凉,一吹冷风就感觉风吹进去了,特别怕凉,这种情况下我一般选择乌梅丸。但是乌梅丸改成汤剂特别难喝,又酸又苦,患者能坚持下来的不多,但是慢性荨麻疹的患者特别是那些久治不愈的,有一部分能坚持下去,因为他没有其他的方法,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或者说这起码是他的一种选择,他用了一段时间感觉他的瘙痒减轻了,他觉得这个是有效的,他逐渐会坚持下去。我非常佩服这种能坚持下去的人。(刘欣整理)
(未完待续)
曲永彬男,主治医师,医院物理治疗中心副主任兼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年本科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年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一直从事中医皮肤性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对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种顽固性皮肤病性病有丰富的经验,对针灸治疗皮肤病亦有研究。曾至首都医医院进修学习。擅长治疗银屑病、白癜风、痤疮、过敏性皮肤病等。现任广东省针灸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第期请回复“”,参与评论交流。更多内容,老朋友直接回复“目录”,新朋友请“儿童白癜风的早期症状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专项基金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