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
●
五月二十
日
冬病夏治
正当时
荨麻疹,难自愈,
浑身红肿痒难替,
过敏源,要注意,
风邪多往表虚去,
关键增强免疫力,
倘若还是治不好,
祖国医学来帮你,
辩证治疗强身体。
丁巳月
壬子日
春夏养阳
●●●
进入盛夏一些呼吸道疾病进入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其实,不仅仅是呼吸道疾病,部分皮肤病也可以冬病夏治。
什么是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是由于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而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局部或全身性皮肤上突然成片出现红色肿块,发病迅速,消退亦可迅速,有剧痒。
荨麻疹严重时还会危及到身体其他器官,比如胃肠道,一部分荨麻疹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还有的会累及呼吸道,产生喉头水肿等症状,甚至会发生呼吸困难,窒息的情况。出现这种严重反应时,要迅速阻断和过敏物质的接触,医院就诊。
荨麻疹发作时间不定,风团可自行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一般来说,急性荨麻疹来得快去得也快,在1~2周内就可痊愈。但如果病程超过6周,就属于慢性荨麻疹了。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时容易出现反复加重的现象,顽固难治。荨麻疹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大部分患者找不到具体原因,中医认为其主要原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风邪为患,即先天抗病能力弱,身体的自我调理机制存在缺陷,加之感受外来邪气,从而发病。
荨麻疹要把握两点原则
荨麻疹有急慢性之分,短期内起病急自愈快为急性荨麻疹,长期反复发作的称为慢性荨麻疹,后者较为常见。荨麻疹的治疗要把握两个原则:
一、是远离致病因素。
二、是调整身体阴阳平衡,加强自我抗病能力,但由于其致病原因的不确定性,所以更多的方法是从调理入手。
引起荨麻疹的原因
荨麻疹的发病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食物、感染、自身免疫、肿瘤、内分泌、精神因素等。
除以上提的以外,还有花粉、真菌孢子、香料、动物皮屑、室内尘埃、植物种子等均是引起荨麻疹的“凶手”,它们还可引起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此外。还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家族遗传及一些物理因素也可引起荨麻疹。
荨麻疹冬病夏治更有疗效
“春夏养阳”:《素问》“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精”,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抗御外邪侵袭。阳气虚衰,则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
冬病夏治,中医治疗适用于所有阳气不足、阴寒内积和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尤其以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最为理想。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拔罐、刺络放血、穴位贴敷还有中药内服、中药外洗等,可根据不同体质人群选取不同治疗方法,且均无副作用,可重复性好,能够保证长期稳定的疗效,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还可根据治疗反应,间接确定发病原因并加以清除,以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
三伏天是一年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荨麻疹本就是皮肤疾患,所以通过皮肤用药的三伏贴疗法就要谨慎使用,一般遇冷发作或劳累后发作的慢性荨麻疹病人适合进行三伏贴治疗,而其他慢性荨麻疹患者,可以趁着这补养阳气的好机会,选择诸如内服中药、艾灸、拔罐等其他冬病夏治的疗法,还可以配合内服中药(针灸科常用方剂——扶正抗敏煎)好好调理身体,调动身体自愈能力,减少甚至杜绝荨麻疹的再发作。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自身的抗病能力提升了,才能少生病,不生病,生活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中药治疗荨麻疹病灶,防复发
中医可以快速、高效治疗荨麻疹。根据每个患者过敏源的不同,可以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法。通过中药物理治疗荨麻疹病灶,可以快速产生抗过敏源体。
中医治疗荨麻疹可以有效防止复发。可以通过中药内调外治,加强自身的营养,慢慢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促进身体生理性保持平衡,提高患处皮肤的自我养护能力,有效防止复发。
中医治疗荨麻疹效果比较理想。中药物理治疗荨麻疹,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过敏体质,加快皮肤荨麻疹的恢复。有利于自然生理功能的恢复,可以减少因为长期服用西药和一些外用膏剂所导致的一些毒副作用。
西医治疗荨麻疹容易反复、治标不治疗本!很多人是因为长期饮食单调、比如长期每天面食、食物没有多样化;或脾胃虚弱、有的是偏食挑食或喜欢吃垃圾食品、味道鲜美但营养很差!或工作生活压力大肝火旺、睡眠不足导致免疫力下降正气虚弱!中医认为荨麻疹叫风团、"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表面是皮肤起疙瘩、实际是血液里缺乏东西、就是虚,需要慢慢把缺的元素补起来、就是中医所说的气血、阴阳!只要补起来了"血行风团自己就灭了好了!
中医辩证治疗荨麻疹
一、辨证施治
(一)急性荨麻疹
1.风热犯表证
发病急骤,风团鲜红,灼热剧痒,伴发热,恶寒,咽喉肿痛或呕吐,重则面唇俱肿或脘腹疼痛,遇热则皮疹加重,得冷则隐。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风热束表,肺卫失宣。
辛凉透表,宣肺清热。
2.风寒证
皮疹色呈粉白,遇风冷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舌体淡胖,苔白,脉浮紧。
风寒束表,肺卫失宣。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3.内热受风证
发病急,全身起风团,痒,伴高热多汗,口干,胸闷气短,大便干或便痢。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素有内热,复感风邪,不得疏泄透达,郁于腠理之间而成。
祛风解表,通腑泄热,表里双解。
4.脾胃湿热证
可见于胃肠型荨麻疹。全身起风团,伴脘腹疼痛或绕脐窜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脾胃运化失调,湿热蕴结。
清热化湿,健脾和胃。
5.热毒燔营证
发病突然,全身弥漫呈大片鲜红色皮疹,有时可见出血性皮疹,瘙痒剧烈,伴高热心烦,口渴喜冷饮,咽喉肿痛,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绛,苔黄,脉数或滑数。
邪毒之气,化火生热,邪阻气机,不得疏泄致毒热炽盛;气分热尤盛,而营血已为热毒燔灼。
清热解毒,凉血护阴。
(二)慢性荨麻疹
1.风寒证
可见于寒冷型荨麻疹。风团色白,恶风怕冷,受冷加重。舌淡,苔薄白,脉沉缓或紧。
卫外失固,风寒易袭。
祛风散寒,益气健脾固表。
2.卫气不固证
皮疹呈淡红色或皮色,如粟如豆,散在,反复发作,伴乏力多汗,出汗后易发疹,口唇质淡,时有低热。舌淡,苔薄白,脉细或沉细。
素体禀赋不耐,表虚卫外不固,易为风邪侵袭。
益气健脾,固表祛风。
3.气血两虚证
风团反复发生,时久,兼全身乏力,面色萎黄,失眠多梦,纳差。舌淡,苔净,脉沉细。
病久伤气耗血,血虚生风。
益气养血,疏散风邪。
4.血虚风燥(或阴血不足)证
迁延日久,皮损午后或夜间加剧,伴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舌红或淡,少津,脉沉。
风为阳邪,病久伤气耗血,致气血亏虚,燥由内生,肌肤失养,反复发作。
养血祛风,滋阴润燥。
5.脾虚湿滞证
反复发作,风团色淡红或呈皮肤色,可伴腹胀或便溏。舌淡红体胖,苔薄白或白腻,脉滑。
脾虚湿滞。
健脾祛湿,疏风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