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肝炎?
顾名思义,肝炎就是肝脏有炎症,病理上表现为肝脏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有炎症细胞的浸润;临床上病人可有乏力、食欲下降、厌油腻食物、恶心、右胁疼痛或发热等症状;体征上可有黄疸、肝脾肿大;化验检查发现转氨酶活性增高、胆红素增高等。
根据病因的不同,肝炎有病毒性肝炎(又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等各型)、脂肪性肝炎(有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之分)、药物性肝炎、免疫性肝炎之不同。
根据病程的长短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肝炎可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功能衰竭等。
2.引起肝炎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在我国主要有甲乙丙丁戊等各型肝炎病毒,其中以乙型肝炎病毒最为多见。其他还有酒精、血吸虫、某些自身抗体、一些化学毒物或药物(包括某些中药)等。
3.哪种类型肝炎可导致肝纤维化?
各种慢性肝炎都可由于肝脏的炎症刺激导致肝脏内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发生肝纤维化。我国肝纤维化的发生,主要与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关系密切,因酗酒引起的肝纤维化现在也不少见,我国南方,血吸虫病引起的肝纤维化也有一定的比例。
4.肝纤维化是怎么回事?
肝纤维化不是病名,而是病理概念。肝纤维化是肝脏受损后机体在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在肝组织中过度沉积的一种可逆性病理现象。由于肝脏的炎症刺激,导致肝脏的星状细胞活化,后者大量合成和分泌形成纤维组织的成分,致使纤维组织在肝内大量沉积。肝纤维化形成的机制一旦启动,就会主动进展,最后发展成肝硬化。因此肝纤维化是伴随慢性肝炎而发展,属于肝硬化前期的一种病变,与肝硬化是量变到质变的关系。
5.肝硬化是怎么回事?
肝硬化是大多数慢性肝病的终末期阶段,肝脏因大量纤维组织沉积而质地变硬,脾脏肿大。肝硬化早期属于代偿期,患者可无症状体征,转氨酶活性可升高,胆红素增加,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可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可延长,血小板数量常减少。如果肝硬化患者出现腹水,意味着进入失代偿阶段,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门静脉系统血栓、肝肾综合征或肝癌等并发症。
6.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什么关系?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之间呈纤维化程度由量变到质变的关系。肝硬化不是突然形成的,它是由肝纤维化逐渐加重,纤维间隔破坏了正常肝组织结构,广泛形成肝硬化特有的结构“假小叶”所致。可以说肝硬化是严重的肝纤维化。肝硬化时,肝功能障碍和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比较突出,因而可以出现腹水和其他失代偿阶段出现的并发症。
7.肝纤维化怎样诊断?
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肝活组织检查(又称肝活检或肝穿刺)加病理学检查。国内各医疗机构多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血清四项所谓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来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其准确性相对较低。
8.肝纤维化怎样治疗?
国外研究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目前能用于临床的是g-干扰素,但因其价格贵,副作用大,疗效不够高而未能广泛应用。国内科研人员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研制出有确切治疗肝纤维化作用的中药制剂,其中有一些已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上市,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9.肝纤维化治得好吗?
肝纤维化是一种可逆性的病理变化,因此理论上是可以治得好的。但是能否逆转肝纤维化取决于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病因的存在与否、肝脏的炎症程度、药物的疗效疗程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
10.肝硬化有可能逆转吗?
以前认为肝硬化是不治之症,不可逆转。经过长期的研究,结果证明,经过积极有效的以抗肝纤维化为主的治疗,肝硬化的病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其进展可以被延缓、阻遏甚至发生逆转。可以预计,攻克肝硬化,将这一世界难题由幻想变为现实,已不再遥远。
11.哪些患者适宜肝纤维化治疗?
只要是慢性肝病,必然会经过肝纤维化病理阶段导致肝硬化,例如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肝炎、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先天性肝病、代谢性肝病和慢性血吸虫病等。对这些疾病的病因治疗虽各有不同的特点,但是由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相同,因此均适宜抗肝纤维化治疗。
12.何时开始治疗肝纤维化为宜?
肝纤维化治疗得愈早疗效愈好。因此患者一旦被确定有肝纤维化就应治疗。有些患者就诊时已是肝硬化了,千万不要以为治疗时机过晚而放弃治疗,而应更积极抗肝纤维化治疗。
13.肝纤维化的疗程有多长?
具体疗程因人而异,目标是肝脏停止产生纤维组织。目前上市的抗肝纤维化中药,主要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由于肝纤维化时产生纤维组织成分的关键细胞─肝星状细胞一旦活化便会自我激活,在证明能让活化肝星状细胞凋亡从而不再产生纤维的药物问世以前,暂时我们只得时时抑制肝星状细胞产生纤维组织,需要长期服药。
14.病因祛除后的慢性肝病患者还需要抗肝纤维化治疗吗?
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来自于2种刺激,一是病因造成的肝脏炎症刺激,二是肝星状细胞的自我激活。如果将肝星状细胞的自我激活比作一盆火的话,病因祛除相当于不火上浇油,但火还是在燃烧,因此病因祛除后的慢性肝病患者一般仍有必要抗肝纤维化治疗。
15.病因无法祛除的慢性肝病患者要抗肝纤维化治疗吗?
还是拿上面那个比喻解释。病因无法祛除,火得油助,肝纤维化的“火势”将愈烧愈旺。这时单纯抗肝纤维化治疗肯定灭不了“火”,但是可以减少“火势”,虽然达不到理想的疗效,但比在大火面前无所作为,任火势蔓延束手无策要好的多。这时的抗肝纤维化治疗虽然逆转肝纤维化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或使之停止发展还是可能的。
16.肝功能正常的乙肝“小三阳”患者该如何治疗?
肝功能正常的乙肝“小三阳”患者目前一般不建议作抗病毒治疗,原因是疗效不好。但是不适合抗病毒治疗不等于不治疗。临床经常发现这一类病人若干年后可以进展到肝硬化,原因是他们的肝脏内炎症和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早就存在,不断进展,由于患者不愿接受肝穿刺病理检查,因而医生不了解这些患者肝脏病变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乙肝“小三阳”患者,如果肝脏转氨酶活性虽在正常范围但接近正常值的上限,最好能作肝穿刺病理检查,以明确肝脏是否有炎症和纤维化,以便及时而针对性地治疗。如患者实在不愿作肝穿刺检查,建议不要拒绝保肝抗肝纤维化治疗。
17.中医抗肝纤维化的治则“扶正化瘀”是什么含义?
所谓扶正,指得是扶正补虚;化瘀是指活血化瘀。中医观点是:患肝纤维化的慢性肝病患者,久病正气虚弱;而硬化的肝脏是瘀血结成的积块,因而扶正补虚是针锋相对的治则。以现代医学理论来解释:扶正补虚中药可以调整慢性肝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活血化瘀中药证明有抗肝纤维化疗效。实验证明,把两者结合起来,扶正补虚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比单用“扶正”或单用“化瘀”都要好。
18.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如何?
目前能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的西药是γ-干扰素,我们的临床观察发现,其在病理上逆转慢乙肝肝纤维化约为30%,且有一定的副作用。而我们研制的抗肝纤维化新药—扶正化瘀胶囊,在病理上逆转慢乙肝肝纤维化达52%,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对肝硬化患者的疗效主要表现在促进血清白蛋白含量升高,降低门静脉高压。
19.肝硬化伴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能否用“扶正化瘀”治则治疗?
有人担心,肝硬化伴食道静脉曲张患者有上消化道出血倾向,用“扶正化瘀”治则治疗后,是否会因“活血化瘀”的作用增加出血的危险性?我们最新的临床研究显示,肝硬化患者服用以“扶正化瘀”治则组方的“扶正化瘀胶囊”后,不但不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反而减少了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部分患者轻度曲张的食道静脉不再曲张。这一结果与“扶正化瘀胶囊”通过抗纤维化改善肝内微循环从而降低门静脉高压有关。
20.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抗肝纤维化治疗吗?
肝纤维化时有一个病理特点是“肝窦毛细血管化”。此种病理变化,影响了肝窦对肝细胞的血液供应,从而使肝细胞与肝窦之间的物质交换发生障碍。通过抗肝纤维化,可以抑制甚至逆转“肝窦毛细血管化”,改善肝脏血液微循环,改善肝细胞的血液供应,也能使吸收在血液中的抗病毒药物和保肝降酶药物成分更多更好地与肝细胞接触,发挥药效。而抗病毒有效的结果,则是减轻肝内的炎症,减少肝细胞的损伤,从而减少对肝星状细胞的旁分泌激活。
我有一名患者,年患乙型肝炎,年5月出现腹水。年2月起服拉米夫定,5医院检查仍有腹水,转氨酶活性升高、总胆红素增高,医院B超示“肝包膜细小锯齿样改变,脾厚径43mm”。我们在抗病毒的同时,让她加服扶正化瘀胶囊近2年。年3月医院复查:血清白蛋白52.1g/L,3种胆红素均在正常范围内,转氨酶活性仅20多单位,HBV-DNAcps/ml,B超示肝包膜毛糙,脾厚径38mm。由此看来,抗病毒药物和抗纤维化药物联合应用,双管齐下,既能提高抗病毒的疗效,也能增强抗肝纤维化的疗效。
21.得了慢性肝病多吃补品好吗?
治疗肝病不应滥用药物或服食过多的保健品、营养品。须知这些东西入肚后都要在肝脏中代谢或转化,肝脏已病,再加重它的负荷,无异于让重病之躯挑重担,有害无益。肝硬化患者如果食欲佳,消化功能好,就不必特意服用氨基酸或蛋白粉。有腹水的患者不应服人参或西洋参,这些参可以加重水和盐分在体内的蓄积,不利于腹水的消退。而那些疗效不确切的药物,可服可不服的各种保健品建议少用或不用。
徐列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