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又称之为“风疹块”,它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此病它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许多疾病的症状之一。临床表现为风团大小不等,发病急,消退也快,伴有剧烈瘙痒,病愈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中医学里称此病为“瘾疹”等等。
导致此病发生的原因有:食物、药物、感染、精神因素、动植物、物理因素、吸入物以及系统性疾病,也有一些不明确的原因。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患者自身个体差异,又食用荤腥鱼虾等动风之物,或者饮食不节,导致胃肠发生实热,或因患者体虚卫表不固,又感风热、风寒之邪,致使郁在皮肤肌腠之间而引发疾病。
荨麻疹一般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荨麻疹能在短时间内治愈,慢性荨麻疹则易反反复复发作,日久不愈,病程达到数月甚至数年不等。
①、急性荨麻疹,发病较急,突然发生皮肤瘙痒,很快就会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色疹块,呈椭圆形,圆形或者不规则样,有的单独散在,也有融合成一片一片,患者发病严重者并发症有:心慌、烦躁、恶心或呕吐,更有甚者会出现血压下降乃至过敏性休克症状。一部分患者会累及到胃肠道引起黏膜发生水肿。在发生风疹块的同时,患者会出现疼痛,或见于剧烈疼痛,与急腹痛颇为相似;亦有患者会出现粘液稀便伴里急后重。若累及喉头黏膜发生水肿,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亦会发生窒息。如患者伴有高热、寒颤、脉搏过快等全身中毒症状表现,此时应考虑患者是否有严重感染可能,如败血症等疾病。
②、慢性荨麻疹发病,患者一般全身症状较轻,疹块或多或少,易反复发作,病程常达到数月或数年之久,有的会有时间性发作,如早上起床或睡觉时加重病情,有部分人则无一定规律,但大多数患者是找不到发病原因的,此类就顽固难以治愈。
中医辨证论治则把荨麻疹分为风寒证、风热证、胃肠湿热证、气血两虚证、冲任不调证五大类:①、风寒证荨麻疹临床表现为:风疹块颜色发白,遇到风吹或遇到冷就会使病情加重,遇热疹块则减轻,此病冬季较多,患者苔薄白而腻,脉象迟或濡缓。
中医治疗风寒证荨麻疹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方药宜选用桂枝汤加减:桂枝6克,赤芍0克,麻黄6克,羌活0克,独活0克,蜜甘草6克,红枣5枚,制川乌(先煎半小时)4克,葱5根。水煎服,煎三次共ml,分三次服,每日一剂。
②、风热证荨麻疹临床表现为:风疹块颜色为赤色,遇到热就会使病情加重,遇冷疹块则减轻,此病多发于夏季,患者舌质红,苔薄黄,脉象浮数。
中医治疗风热证荨麻疹宜疏风清热利湿,方药宜选用消风散加减:荆芥穗6克,蝉蜕6克,云防风0克,苍术2克,山栀子0克,苦参5克,黄芩9克,薏苡仁2克,浮萍6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煎三次共ml,分三次服,每日一剂。
③、胃肠实热证荨麻疹临床表现为:发疹块时可伴有脘腹疼痛,神疲纳呆,患者会出现大便秘结或泄泻发生,严重患者则会出现恶心呕吐,舌苔薄,脉象濡细。
中医治疗胃肠实热证荨麻疹宜疏风解表,通腑泄热,方药宜选用防风通圣散合茵陈蒿汤加减:荆芥穗6克,云防风0克,山栀子0克,茵陈20克,制大黄9克,苍术0克,云茯苓皮2克,苦参5克,制半夏9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煎三次共ml,分三次服,每日一剂。
④、气血两虚证荨麻疹临床表现为:风疹块反复发作,病程达数月或数年,劳累后则病情加重,神疲乏力,患者舌质淡,苔薄,脉象濡细。
中医治疗气血两虚证荨麻疹宜调补气血,方药宜选用八珍汤加减:生黄芪5克,党参5克,云茯苓皮2克,浙白术0克,蜜甘草6克,怀生地2克,当归0克,杭白芍0克,川芎6克,制首乌2克。水煎服,煎三次共ml,分三次服,每日一剂。
⑤、冲任不调证荨麻疹临床表现为:妇女常在月经之前2至3日开始发生疹块,往往随着患者月经干净而消失,患者下一次月经来潮时又发作,通常会伴有月经不调或痛经。
中医治疗冲任不调证荨麻疹宜调摄冲任,方药宜选用四物汤合二仙汤加减:当归0克,川芎6克,赤芍0克,怀生地2克,紫丹参0克,仙茅0克,淫羊藿0克,巴戟天0克,肉苁蓉0克,蜜甘草6克。水煎服,煎三次共ml,分三次服,每日一剂。
预防荨麻疹的发生,尽量找出致病原因,及时控制或排除发病因素,这是合理治疗荨麻疹的最有效方法。应注意胃肠道障碍,有无胃肠道寄生虫,患者内分泌是否正常,有无慢性病病灶。还要避免对自己有致敏的食物和药物,忌刺激性食物,包括酒类、咖啡、辛辣等,应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温馨提示:文中所出现的方药,在使用方药之前,请咨询专业中医师意见,并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