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白天或黑夜——痒痒痒,挠个不停,睡着了也被痒到醒来,挠挠挠......这应该是湿疹患者最深刻的体会了,最终忍不住剧烈的瘙痒,只能求医。
湿疹
Q1
身上起了红疙瘩,痒痒的,还有点热热的,到医院做了检查,说我这样的情况是湿疹。以前从来没有试过出现这种皮肤问题,什么样的人容易起湿疹呢?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秋冬时节大家衣服穿得较多,而尤其是一些毛茸茸的衣服,非常容易沾上灰尘、植物花粉、螨虫等过敏源。这些外界因素对过敏性体质的人来说,容易产生刺激,引发湿疹,或者使原来的湿疹加重。
从中医角度来说,湿疹本身是因为体内有湿,当内湿与外湿结合,人体的湿就会非常重,得湿疹的几率就会增加,有湿疹的会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湿是阴邪」,所以平时喜欢生冷寒凉饮食的人,湿邪极易堆积在体内,难以发散出去,从而容易被湿疹困扰。
湿疹患者一定要让皮肤保持干爽和清洁。特别是容易出汗的人,每天都要清洁皮肤。得了湿疹危害还是挺大的,最好能及时地治好它。Q2
得了湿疹,喝中药的时候需要忌口吗?平时日常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
当然要,尤其在湿疹发作期,除了避开过敏源,饮食上的忌口也是非常重要的。
天津中医药大学曾经做过一个《湿疹与饮食禁忌的相关性临床分析报告》,里面说明了「严格忌口」对疾病有明显帮助,「不严格忌口」的患者其病情反反复复,这就足以说明忌口的重要性。
大部分容易患湿疹的人都属于湿热体质,所以「助热」食物要适当少吃,比如说:姜、韭菜、大蒜、花椒、胡椒、辣椒、酒、羊肉等,这些都是辛热的、助热动火的食物。
虾、蟹、鲳鱼、鲈鱼、带鱼、黄鳝等海鲜,这些都要适当地忌口。想要吃鱼的话可以吃银鱼和鲫鱼。蔬菜里面像慈菇、香菇、蘑菇、香椿、春笋等「生发」的食物,也少吃为宜。
同时,有湿疹的朋友,一定要遵循「不渴不饮」的喝水原则,让体内摄入的水能够合理地吸收,避免超负荷加重身体脏器的负担。
Q3
到药房买一些治疗湿疹的药膏,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自己到外面购买药膏的话,请一定要认准标有「国药准字号」的产品。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表面看上去是药膏,但是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药,这些产品一般都会标有「卫消字号」。
此外提醒一下,如果湿疹处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皮肤出现肿胀、糜烂等情况,这时千万不能擦药膏,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熬制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作用的中药,过滤后湿敷为宜。
秋季食疗建议
治疗湿疹先养脾胃
湿疹,顾名思义就是体内湿气重,废水多。水的代谢对身体很重要,怎样才算水的代谢正常?——日常喝进身体的水,都能顺利、完全地被身体吸收。
中医认为,人体水谷的消化和吸收均由脾脏来负责,脾脏功能失常,那么食物、水液的代谢就会受到影响。这也是中医所讲的「脾虚湿阻,湿邪内生」。所以对付湿疹,首要是健脾祛湿。
关于祛湿,像一些常用的方法比如喝薏米水,其实不太适合在秋季秋燥的时期使用,太过「暴力」祛湿的话,是会造成反效果的。
下面介绍两款既可祛湿又能滋润燥气的食谱,赶快记下来吧~!
乌梅三仁茶——祛湿润秋燥
乌梅30克
炙甘草15克
豆蔻15克
炒薏米15克
陈皮5克
北杏仁10克
冰糖若干
由乌梅冰糖饮结合三仁汤的秘制茶饮,口味酸甜,炙甘草和陈皮适当中和薏仁和杏仁的凉性。
同时因为秋燥的缘故,容易上火,在经典祛湿方三仁汤的基础上,再搭配治温病的名方——乌梅冰糖饮,和胃降气,生津止呕。
扁豆健脾汤——健脾补肾
炒扁豆15克
炒薏米15克
陈皮3克
冬瓜仁10克
莲子10克
芡实15克
瘦肉克
生姜4片
薏米和扁豆都是健脾利湿的好食材,莲子补脾益肾,冬瓜仁清热润肺利湿,芡实补脾排湿。
同时考虑到薏米和冬瓜仁偏凉,所以把薏米和扁豆都先炒一下,再加入陈皮和生姜来温和整个汤膳,这样就能在祛湿的同时不容易伤害脾阳。
THE
END
食疗指导专家
▽
你想提问?
▽
点击「阅读原文」看看更多专家的答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