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期HIV相关文摘

简报︰CD14+丰富的外周血细胞分泌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独特的细胞因子(Agsalda-GarciaMA.JAcquirImmuneDeficSyndr.Apr1;74(4):-)单核细胞在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AND)中起重要作用,被认为能将HIV运输到脑中并分泌促炎症细胞因子。从HAND和正常认知(NC)的HIV感染者联合逆转录病毒治疗1年前后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这些的富含CD14标记物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并分析其释放的细胞因子。与NC相比,HAND的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化学引诱物蛋白1的基线水平更高(P=0.,P0.)。这些细胞因子在HAND患者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1年后仍保持较高水平,且当最初认为是HAND的NC患者被排除后其水平显著升高(P=0.,P=0.)。两者都与基线CD14外周血单核细胞HIVDNA水平相关,支持HIVDNA储存库大小和单核细胞细胞因子在HAND持久性的作用。(张美译)

肯尼亚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成人和儿童的干血滴监测HIV-1病毒载量的现场评价:在资源有限环境中扩大规模的影响(MuthusiKimeu.JAcquirImmuneDeficSyndr.Apr1;74(4):-)背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病毒载量(VL)为诊断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失败的首选方法;然而,操作困难阻碍了资源有限环境中VL监控的实施。本研究评估现场条件下干血斑VL检验(DBS)的准确性,以作为监测血浆病毒学失败(VF)的实际替代方法。方法:从肯尼亚的12个诊所收集年5月至12月配对的血浆和DBS标本,这些标本来自抗逆转录病毒治疗≥6个月的例成人和例儿童。用静脉血(V-DBS)和针刺手指毛细血管(M-DBS)以及直接点样(D-DBS)制备DBSs,静脉血使用一次性移液器,毛细血管血使用微量管。所有样品均在雅培m平台上进行检测;同时也在罗氏COBASAmpliprep/COBASTaqMan(CAP/CTM)2.0版本平台上检测。在3个DBS阈值(≥,≥和≥拷贝/mL)和固定血浆阈值≥拷贝/mL比较VF结果。结果:雅培平台,在≥拷贝/mL阈值上,就所有DBS制作方法,VF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κ值分别为≥88.1%,≥93.1%和≥0.82%;与较高阈值相比,此阈值的误分类百分比最低。CAP/CTM平台的V-DBS的检测在不同阈值下的特异性差异具有显著意义(%-33.0%,%-60.9%和%-77.0%)。成人和儿童之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结论:V-DBS、M-DBS和D-DBS的VL结果与雅培平台用血浆测定的VF相当,但不是CAP/CTM平台。拷贝/mL阈值是最佳的,在成人和儿童中测定VF应考虑DBS。(张美译)

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时间与治疗结果之间的关系:津巴布韦ART资格青少年队列分析(VogtF.JAcquirImmuneDeficSyndr.Apr1;74(4):-)背景:不同年龄的人群持续接受关怀所遇到的挑战有所不同,这使得在青少年中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相当困难,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准备过程。这需要用迅速开始治疗的益处来平衡。目前,对青少年理想的开始治疗时间仍未知。目的:评估具有治疗资格青少年的ART开始时间对死亡率和失访(LTFU)的影响。方法:我们对例有ART资格青少年中进行了回顾性队列分析,他们的年龄≥10岁且19岁,均于年至年间在津巴布韦布拉瓦约的HIV项目公共部门进行登记。采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计算不同ART持续时间的死亡率和LTFU的危险比(HR)。结果: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6年。与7?≤14天开始治疗患者相比,在0?≤7天、14天至≤1个月、1?≤2个月、2个月开始治疗的死亡率HR分别为1.59、1.19、1.56、1.08和0.94。LTFUHRs分别为1.02、1.07、0.85、0.97和3.96。在未服用ART患者中,88%的死亡病例和85%的LTFU发生在具有ART资格后的前3个月,分别只有37%和29%的青少年服用ART。结论:无论是死亡率还是LTFU均与ART开始时间不同相关。启动ART时间可以针对青少年的需求和个人生活状况制定,以避免增加风险导致不良治疗结果。尽管快速启动ART但早期死亡率仍然很高,呼吁尽早但不是仓促通过大规模HIV检测启动ART。(张美译)

HIV/AIDS患者中烟草使用的性别差异: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WeinbergerAH.JAcquirImmuneDeficSyndr.Apr1;74(4):-)背景:HIV/AIDS患者(PLWH)的吸烟率高于其他成年人,出现HIV相关和非HIV相关的吸烟不良后果。本研究对PLWH中吸烟行为的性别差异综合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方法:回顾了MEDLINE的多篇摘要,以及79篇符合纳入标准(即关于按性别划分的PLWH吸烟行为数据)的出版物。有足够的数据可对吸烟变量:目前的吸烟流行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对51例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女性PLWH的目前吸烟流行率为36.3%(95%置信区间[CI]:28.0%?45.4%),男性PLWH为50.3%(95%CI:44.4%至56.2%;荟萃分析优势比=1.78,95%CI:1.29?2.45)。当对美国研究(n=23)进行重复分析时,与男性PLWH(55.5%,95%CI:48.2%至62.5%)相比,女性PLWH(55.1%,95%CI:47.6%至62.5%;荟萃分析优势比=1.04,95%CI:0.86?1.26)的目前吸烟流行率没有显著差异。很少有研究按性别报告其他吸烟变量数据(例如,戒烟尝试,非香烟烟草制品的使用)和结果,因为混杂许多变量因素。结论:与美国普通人群不同,女性与男性PLWH吸烟流行率没有差别(均50%),这提示HIV感染身份对女性吸烟流行率增加的影响比男性更大。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在所有领域对PLWH的吸烟行为进行了解,通过性别了解相似之处和差异,提供最佳干预以减少所有性别的高吸烟率。(张美译)

简报:Ledipasvir/Sofosbuvir对HIV阳性和HIV阴性的1,4型日本血友病和混合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影响(NagaoA.JAcquirImmuneDeficSyndr.Apr1;74(4):-)引言:20世纪80年代初,约80%的血友病患者因输注未加热凝血因子浓缩物而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其中约40%感染HIV。目的:我们评估了日本血友病患者服用ledipasvir(LDV)/sofosbuvir(SO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3例基因型1型或4型HCV血友病患者采用LDV/SOF治疗12周。评估实验室测试的功效、安全性和成果。结果:HIV和HCV共感染者有20例。90%HIV阳性者在治疗12周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而HIV阴性患者中达到%。HIV阳性和HIV阴性患者中LDV/SOF的疗效没有显著差异(P=0.12)。然而,肝硬化患者治疗12周后SVR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没有肝硬化患者(P=0.)。总体而言,20例(46%)患者出现不良事件,而严重程度大多数为轻度至中度,3例为严重者,包括1例HIV阳性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抗病毒治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案没有更换。服用含有富马酸替诺福韦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案的患者肾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在这一队列研究中,LDV/SOF是有效和安全的,但肝硬化患者SVR率低于非肝硬化组。因此,具有基因型1/4型的HCV血友病患者应在肝硬化出现前尽早治疗。(张美译)

简报︰HIV-1感染中CD39+CD56bright自然杀伤细胞的频率增多与免疫激活和疾病进展密切相关(DierksP.JAcquirImmuneDeficSyndr.Apr1;74(4):-)在61例HIV-1感染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检测自然杀伤细胞(NK)的外源核苷酸酶CD39和CD73的表达模式。研究发现未治疗者的CD39CD56NK细胞的频率增加,且其与高病毒载量、CD4T细胞计数低和CD8T细胞活化相关。此外,可通过NK细胞的体外刺激诱导NK细胞上CD39表达,其与芳烃受体和白介素10表达相关。在这里,我们为HIV感染期间CD39CD56NK细胞频率增加提供了第1个证据,这可能对NK细胞功能和HIV发病机制产生影响。(张美译)

HIV-1感染治疗个体中MicroRNA-、MicroRNA-和MicroRNA-7存在差异调节并与系统性炎症标记物相关(BallegaardV.JAcquirImmuneDeficSyndr.Apr1;74(4):e-e)目的:炎症可能会增加HIV感染者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MicroRNAs(miRNAs)参与炎症调节。在治疗的HIV-1感染者中,我们的目标是确定差异表达的miRNAs在炎症和CVD风险中的已知作用,并调查这些miRNAs与全身炎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筛选队列包括14例HIV-1感染者和9例未感染的对照者,采用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进行微阵列分析。此前在26例HIV-1感染者和20例未感染对照组中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证实过差异调节的miRNAs与炎症和CVD的相关性。在PBMCs、CD4和CD8T细胞中检测上述miRNAs。测定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性蛋白、脂多糖(LPS)、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G、脂质和空腹血糖,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它们与上述miRNA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未感染对照组相比,HIV-1感染者PBMCs中miR-、miR-7和miR-表达上调(P0.)。相比之下,CD8T细胞中miR-和miR-表达下调。在多变量分析中,CD8T细胞中的miR-与LPS(P=0.)和甘油三酯(P=0.)呈负相关,但与肿瘤坏死因子-α呈正相关(P=0.)。PBMC中的MiR-7与白细胞介素-6(P=0.)和空腹血糖(P=0.)正相关,而miR-与LPS呈负相关(P=0.)。在低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GHIV-1感染者的PBMCs中,miR-7、miR-29a、miR-和miR-表达下调。结论:在2个独立队列中,治疗的HIV-1感染个体出现miR-、miR-7和miR-差异调节,且与全身炎症标志物相关。(张美译)

美国同性恋和双性恋男子全国队列中HIV暴露前预防(PrEP)的采用率(ParsonsJT.JAcquirImmuneDeficSyndr.Mar1;74(3):-)目的:HIV医疗级联为追踪HIV阳性患者从血清学转换到病毒抑制过程提供了可能性,是里程碑。我们基于转变理论模型提出了激励性暴露前预防(PrEP)级联,包括5个阶段。方法:我们分析了美国人的数据,这人来自美国千人HIV阴性男同性恋和双性恋全国小组长期研究。结果:近三个月来,几乎所有(89%)的参与者都是性活跃的,65%符合疾病控制中心标准,可作为PrEP候选人。那些确定为合适的候选人中,53%处于思考前期(第1阶段;不愿意或认为他们不是PrEP的合适候选人)和23%处于思考期(第2阶段,愿意和自我认为是适当候选人)。只有11%处于准备阶段(第3阶段;将PrEP视为可接受的,计划启动PrEP),4%处于PrEP行动阶段(第4阶段;服用PrEP)。虽然那些认定为合适候选人中很少有人服用PrEP,但据报道,几乎所有PrEP使用者(98%)每周持续使用4次或更多次PrEP,且大多数(72%)接受推荐的季度医疗随访,最终9%的PrEP候选人达到维持和依从性良好阶段(第5阶段)。结论:绝大多数参与者是PrEP的合适候选人,但使用和坚持PrEP者低于1/10。这些发现突出强调需要专门针对解决级联每个阶段所面对的困难,特别是在早期阶段确定这些问题。(张美译)

在HCV/HIV共感染者中采用ultra-deep测序法分析HCVNS3蛋白酶变种的表征:与肝纤维化的关系(Abdel-HameedEA.JAcquirImmuneDeficSyndr.Mar1;74(3):-)背景:HCV/HIV共感染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前病毒耐药相关变异(RAVs)和宿主肝脏状况可能会影响持续病毒学应答。在这个研究,我们探讨了蛋白酶耐药相关突变的相对流行率,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12周后RAVs的进化,以及肝纤维化对RAV表达的可能作用。方法:对PegIFN治疗12周前后的30名HCV/HIV共感染无应答者进行评估。对NS3RAVs进行Ultra-deep序列分析。通过灵敏计算机辅助组织形态测定术确定肝纤维化。结果:在基线,73.3%的患者出现蛋白酶抑制剂RAVs,并在PegIFN治疗12周后增长到83.3%。Q80K在治疗前后的流行率分别为46.7%和56.7%。Q80K的存在与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呈正相关。结论:HCV/HIV共感染人群在治疗前即存在HCV蛋白酶抑制剂关键RAVs。一些变种在治疗后被选择出来。与野生型相比,Q80K与肝脏胶原含量的相关性表明肝脏内的分隔可能更有利于突变体持续存在。(张美译)

中国城市成年人中HIV感染、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炎性标志物和脑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关系(ChowFC.JAcquirImmuneDeficSyndr.Mar1;74(3):-)背景:与年龄匹配的未感染者相比,HIV感染者的脑血管风险增加。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和炎症有关,并增加HIV感染者的中风风险。方法:我们比较了病毒学抑制的HIV感染者和未感染者的脑血管反应性-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通过屏气指数(BHI)评估脑血管内皮功能的一种检测方法。这些感染者是在中国北京HIV诊所就诊随访的患者。我们构建了混合效应模型来评估HIV、ART和炎性标志物与脑血管反应性的相关性。结果:在未校正的模型中,HIV感染与脑血管反应性较低相关(BHI1.08vs1.26,P=0.)。多变量分析中,胆固醇改变了HIV感染与脑血管反应性之间的相关性(P=0.)。在总胆固醇(4.15mmol/L)较低水平,HIV与脑血管反应性较低相关(BHI-0.28,P=0.),而胆固醇为5.15mmol/L水平时,脑血管反应性减低与HIV的相关性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BHI=-0.05,P=0.64)。在HIV感染者中,与服用依法韦仑者相比,患者服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与脑血管反应性较低有关(BHI=-0.24,P=0.)。我们没有发现炎性标记物与脑血管反应性之间有相关性。结论:HIV感染相关的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传统脑血管风险较低相关,如低胆固醇。进一步研究ART对脑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有助于辅助高脑血管风险个体选择ART方案。(张美译)

简报:HIV感染者12年持久病毒抑制的随访研究:ANRSCO8APROCOCOPILOTE队列开始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4个月后依从性的持续影响(ProtopopescuC.JAcquirImmuneDeficSyndr.Mar1;74(3):-)对例在-年期间开始服用含有蛋白酶抑制剂方案的HIV感染者随访12年,评估早期依从性对长期病毒抑制的影响。采用多元混合回归模型在名具有ART资格的患者中评估4个月依从性(3级评分)和病毒抑制作用延长的相关性。4个月依从性佳[(优势比(95%置信区间):3.72(1.98?6.98)]与长期病毒抑制延长有关,与后期依从性无关。这种早期依从性造成的意想不到的长期病毒学影响强调的信息是,当启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时,所有方法都应该动员起来以确保最佳的早期依从性,以达到延长抗逆转录酶病毒治疗成功的目的。(张美译)

喀麦隆雅科地区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中,药疹的流行率和临床症状描述(KouotouEA,etal;DermatologyResearchandPractice.Jun:1-6)背景:世界各地药疹的流行率和发病率都有所不同,受到包括艾滋病毒(HIV)感染在内的一些关键因素的影响。目的:找出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的HIV人群发生药疹的特殊性。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的横向研究,医院的日托中心年1月至年12月期间,HIV感染人群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15岁以上患者,在抗逆转录病毒初始治疗后出现的药疹。结果:在例ART治疗的HIV感染人群中,41个出现了药疹,流行率达到了0.6%。男女的性别比例为0.17。平均年龄为41.07±11.36岁。良性的药疹占83.3%。较温和的形态基本上是斑丘疹(36.6%)、固定的色素性红斑(7.3%)和荨麻疹(4.9%)。严重的形式表现为多形性红斑(4.9%)、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2.4%),以及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2.4%)。48.8%的患者接受了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治疗,69%的患者接受了复方新诺明预防治疗。奈韦拉平、依非韦伦、齐多夫定和复方新诺明分别被怀疑存在43.7%、4.8%、2.4%和26.8%的潜在致病因素。结论:在艾滋病毒感染的接受ART治疗的喀麦隆患者中,药疹似乎很少发生。(崔文颖译)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多少钱
北京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jxinjian.com/xztp/8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