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荨麻疹,你需要了解什么?
慢性荨麻疹治疗到底选择中医还是西医?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瘾疹”,病因多端,病机变化复杂,因西医的治疗预期效果不佳,中医治疗具有明显优势。由于中医辨证较为复杂,各家治疗方案不同,故无标准的治疗规范。
目前西医对荨麻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以内服抗组胺药物,激素类药物临时抑制为多,但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治。而且频繁使用西药,只会增加荨麻疹的治疗难度,所以建议大家尝试中药调理。这不是今天小艾要讲述的要点,因为大家都知道荨麻疹其实有很多人有,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对其相当忽视,选择能抗一天是一天,不就是没事挠挠的事嘛。那么对于这些不太严重,暂时没有接受治疗的人,又不想忍受荨麻疹的痛苦怎么办呢?试想当您了解了自己的荨麻疹病因,尽量避免病因的出现,自然会降低荨麻疹复发的频率,您觉得呢?——荨麻疹中医按病因辩证分类——●风热型风热相搏证●风寒型风寒表虚证●风湿型风湿热蕴肤证
●寒湿型寒湿中阻证
如何区分各种类型的荨麻疹呢?
风为春之主气,风邪导致荨麻疹,一般在气候变化是发生。常发生在春冬季节,风邪客于肌表,闭塞经络,加上风为百病之长,其性轻扬,善行而数变,易兼挟其他病邪,从而出现风团,出无定位。消退后也再无临床症状,同时兼有寒湿热邪。
?风热型风热相搏证
《诸病源候论》云:“若赤轸者,由凉湿折于肌中之热,热结成赤轸也,得天热则剧,得冷则灭也。“宋业强认为本病多由禀赋不耐,感受风热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或食辛辣、鱼腥等生风化热之物而致,风热为本病的重要病因;日久正气亏损、邪气留恋则可成风热兼虚证。
临床症状:多见于急性荨麻疹,发病急,风团色鲜红,此起彼伏,灼热剧痒,遇热加重,得冷则减轻。兼见发热、恶寒、咽喉肿痛、心烦口渴、胸闷腹痛、恶心欲吐,脉浮数,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大便干、小便黄。辨证属风热袭表,肺卫失宣。治以辛凉解表,疏风清热。虚者可有倦怠乏力,头晕失眠,舌尖红,边有齿痕,苔白或黄白相兼,脉虚数。
?风寒型风寒表虚证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此证俗称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卧露寒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本证多见于慢性寒冷性荨麻疹。刘贵军等认为本病初起为风寒外袭,营卫不和所致,日久则出现表虚之侯。
临床症状:皮疹色淡微红、粉白,遇冷加重,得热则缓。舌体胖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或沉缓。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疏风止痒。
?风湿型风湿热蕴肤证
风湿之邪侵犯肌肤,停滞与肌腠脉络之间,可致阳气郁闭,营卫不和;亦可内传入里,使湿困中焦,日久生热,风湿热三邪着于肌肤腠理而成此病。刘爱民认为本证好发于青壮年,风团大小不等,剧痒难耐,西药服则风团不出,停则很快复发,迁延日久。
临床症状:见风团色红而痒,舌苔黄腻,或舌质红、苔腻,脉滑或滑数。
?寒湿型寒湿中阻证
寒湿二邪皆为阴邪,其之为病,最易损伤卫阳,阻滞气机,郁闭肌膝,使脉络邪气结聚。若二者兼风邪致病则可使病机更加复杂。张晓杰经过统计分析认为此证为慢性荨麻疹不可缺少的一型。
临床症状:头重如裹,身重乏力,瘙痒剧烈,风团色白,泛恶口黏,胃脘疼痛,得暖缓解;伴有纳少,面色晄白,舌苔白或腻,脉滑或濡。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各种类型荨麻疹略有不同,只要自己稍加观察,就会发现自己属于哪种类型荨麻疹,通过人为干预,尽量避免所处环境出现诱发荨麻疹的诱因。
除了远离诱发因素,还要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平时生活要起居规律,饮食均衡,注意适时增减衣服,并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从根本上消除发病的可能性。如此一来是可以有效减少荨麻疹复发频次的,希望小艾的分享可以帮助到大家,么么哒。点击:加入荨麻疹社群,免费领取体验!小艾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